危机的种子总是在繁荣时候埋下的。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白酒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746.67亿元,实现利润571.59亿元,上交税金445.10亿元。除出口交货值外,各项经济指标数据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
在平均高达65%销售毛利率,及销售收入、利润动辄增长百分之四五十的强烈诱惑下,尤其是近三年来高端白酒销售价涨量增、丝毫不受经济周期波动冲击的诡异繁荣,令整个中国白酒行业信心倍增,纷纷借助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之机掀起一轮前所未有的产能大扩张。
根据《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白酒总产量将达到960万千升,比“十一五”末增长8%,年均增长1.5%;销售收入达43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60%,年增长10%。
但在“十二五”第二年的2011年,我国生产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达1025.6万千升,同比增长30.70 %。这意味着,白酒业“十二五”规划的产量目标早在2011年就已经超越了。
如此惊人的产能扩张已经引起各界对白酒行业未来产能过剩的严重担忧。郎咸平在今年三月份便有惊人之语:“按平均来算,白酒行业至少将有30%的产能过剩,也就是说每年产能下降1%将需要30年才能消化目前盲目扩张带来的后果,产能过剩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不可回避的难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中国白酒产能如此强劲扩张?
地方政府力推
出于GDP、税收及社会就业增长考虑,地方政府成了白酒产量飞速增长的最大推手。
四川提出白酒的发展战略路径为“推动中国白酒金三角共同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力争川酒在2013 年实现2000 亿元产值,2015 年实现2500 亿产值。按照这一产值目标测算,仅四川一地白酒产值就已与2010年全国白酒销售收入2700亿元接近。
与四川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针锋相对,贵州绘就了“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的美好蓝图:“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白酒产业将培育一批名优品牌,新增6至10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一批著名商标, 白酒工业总产值确保1300亿元,力争1500亿元;到2020年,占全国白酒市场的份额争取达到20%。
要落实这一宏伟目标,贵州茅台所在地仁怀市是关键,贵州提出要将仁怀市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将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而仁怀市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则同样宏大:到2015年要确保全市白酒产量翻两番,达到50万千升以上,力争达到60万千升,白酒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而就在2010年,其白酒年产量也仅为13.3万吨,总产值为175.7亿元。
除了川黔两大白酒强省在积极扩张
外,江苏、湖北、安徽等白酒大省也在不失时机地推进产能扩张的步伐。
江苏白酒协会对外透露的苏酒振兴目标是, 打造500亿级酒都宿迁,用5-10年时间打造具有国内较大影响力,白酒销售收入将达到800亿元的酿酒产业集群带, 成为继四川白酒金三角后我国又一个重要白酒生产基地。湖北、安徽当地政府则在积极谋划行业省内的整合,以组建大型白酒集团的模式推动白酒产业集群发展。
在地方政府的力推下, 《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预计的全国白酒总产量比“十一五”末增长8%,年均增长1.5%的目标早已经满足不了各大酒企的胃口。
以酱香型白酒来说,“十一五”末贵州省白酒产能为16 万千升,到“十二五”末要达到80 万千升,其中酱香型白酒占90%,达到70 万千升;四川省提出到“十二五”末,酱香型白酒产能要达到9 万千升-10 万千升;据统计,全国各地“十一五”末酱香型白酒产能约30 万千升,到“十二五”末将达到90 万千升-100 万千升。产能将增加超过两倍。
龙头企业加速扩张
在中国白酒行业产能扩张大潮中,如果说各地政府为幕后推手,那么,各地知名品牌白酒龙头公司则是前台表演的的明星。
按照贵州省政府要求, 贵州茅台控股股东茅台集团 ,努力扩大产量,提高市场份额,确保到“十二五”末,茅台酒产量4.5万千升以上,茅台集团白酒产量10万千升以上、力争12万千升,销售收入800亿元,力争1000亿元。
与海航集团携手合作的贵州怀酒,前期将投入7.8亿元, 力争怀酒5年内年生产能力突破5000吨,成功进入全国酱酒市场前三甲。郎酒集团吴家沟郎酒基地计划于2014年全部建成投产, 届时将拥有5万吨优质酱酒产能,成为中国最大酱酒生产基地。
五粮液集团为四川白酒千亿产业集群的龙头,着力推进酒类产业优化升级,两年前便斥资5.96亿元打造6万吨陈酿工程基地。十二五规划,五粮液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其2011年的销售收入为204亿元。目前系列商品酒的产能在40万吨左右,实际上只有10万多吨,还有30万吨的提升空间。
洋河股份斥40亿元巨资投资技改及配套项目,包括3万千升名优酒酿造技改工程、双沟酒业园区包装物流项目等四大项目,十二五规划收入300亿元,其2011年销售收入为127亿元。
水井坊投资23亿元将基酒产能由现在的4000千升-5000千升增到2.8万千升。
金六福借助母公司华泽集团的强力支撑,在成都邛崃投资20亿元,准备打造一个占地1000余亩的原酒生产基地,预计2013年建成。
2011年11月,浏阳河酒业获得10亿元战略投资,融资后,这家2010年年销售额约为7亿元的酒企被给出了21.5亿元的整体估值。投资方对浏阳河酒业的业绩目标是,2012年实现利润3亿元,2013年利润4.2亿元,2014年利润6亿元。
记者掌握的部分知名品牌白酒“十二五规划资料”显示:山西汾酒规划收入100亿元(2011年销售收入80亿元),泸州老窖规划收入150亿元(2011年销售收入84亿元),古井贡规划收入100亿元(2011年销售收入33亿元),沱牌舍得规划收入100亿元(2011年销售收入13亿元),金种子酒规划收入50亿(2011年销售收入18亿元),老白干酒规划收入60亿(2011年销售收入14亿元),酒鬼酒规划收入50亿(2011年销售收入10亿元).
有业内人士根据国内主要酒厂产能扩张计划粗略统计分析发现,按照目前的静态价格来计算,2015年将达到约5000亿元的产能规模,而2011年整个中国白酒的市场消费量约在2000多亿元,3年市场消化量需要增长一倍。按照中国13.7亿人计算,到“十二五”末人均消费白酒要达到365元。
“中国白酒行业产能规划明显冒进, 品牌企业产能扩张速度极快,到2014年酒产能集中释放后,白酒行业过剩局面难以避免,特别是中高端白酒产能过剩压力尤大。受此影响, 白酒企业不仅产量增速下滑,收入和利润增速将放缓。”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资本推波助澜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在《2011年行业发展趋势总结》中明确指出,近两年来,白酒产业的蓬勃发展对资金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资金大量涌入,白酒业掀起了空前的投资热潮。外部资本介入具有传统优势的白酒骨干企业,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白酒产业集中化进程,也为白酒行业的资本、管理、市场、人才等方面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进入白酒业的也不乏以抢占资源、谋划上市的,这部分资金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不是以产品营销谋利,而是以资本运作谋利为指导思想的投机资本,这种“搅局”的行为一方面从客观上延缓了白酒产业集中整合的步伐,另一方面也打乱了白酒行业的正常生长。
联想控股在白酒行业的出手最为激进。
今年6月末,武陵酒业在重庆举行新上市白酒品鉴会,这是联想控股入主武陵酒业后的首款上市白酒,去年6月,联想控股以1.3亿元买入泸州老窖旗下湖南武陵酒业39%的股权。
联想控股的胃口还不仅限于此,2011年11月,联想控股投资近10亿元收购河北乾隆醉酒业87%股权。2012年2月,联想控股旗下的君联资本入股安徽迎驾酒。今年4月2日,联想控股再次出资1.4亿元,成功收购泸州市蜀光酒业。目前,业内还在流传着联想控股正在洽购山东孔府家酒业和安徽文王酒业,业内人士甚至认为联想控股将文王酒业收入囊中是迟早的事情。
收购4到5家白酒企业为联想控股酒业投资年初提出的收购计划,下一步重点把酒业当成一个产业来做,有选择地在全国布局,选择多个区域或全国强势白酒企业进行合作,快速将其做成全国性有影响力的酒业集团, 在做强做大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未来将持续关注寻找国内的优质酒业资产,力争把联想控股的酒业板块打造成行业领先的酒业控股企业。
除了联想控股打造酒业帝国的大手笔收购外, 其他国内大型产业资本也纷纷布局白酒行业:豆奶大王维维股份斥资4亿元从贵州国资手中收购了贵州醇酒厂的核心资产;北京申亿通公司对董酒进行收购重组; 香港银基集团兼并鸭溪酒业;山东鲁泽集团整体收购珍酒公司,华泽集团先后完成了对湖南邵阳酒厂、东北玉泉酒业等国内10家白酒企业全资或控股性收购等。
据投中集团统计 ,2008年以来,国内白酒行业并购交易升温,并购交易宣布规模从2008年2.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67.4亿元,增加了26倍。其中,今年3月,全球最大的烈酒生产及零售商帝亚吉欧63 亿元购得水井坊的交易为2008年至今白酒企业交易规模最大并购案例;维维股份 3.48亿元收购枝江酒业51%股权;光明集团旗下上海糖业4715万元入主全兴酒业;华致酒行8250万元购得贵州珍酒的交易都是典型案例。
2008年至今,共有22家白酒企业获得VC/PE机构投资,累计投资规模达42.82亿元,披露融资规模案例为15家,披露规模案例平均单笔融资规模为2.85亿元。整体融资趋势呈上升态势,其中2011年披露融资规模达13.44亿元,融资案例10起,披露规模案例为5起,融资规模达13.44亿元。
如果说中国白酒行业十二五产能、销量、收入规划只是一个停留在纸面的宏伟蓝图,那么,一旦产业资本、投机资本的介入,这些规划蓝图便一下子拥有了强大、现实的扩张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