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1日公布的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新回到50%的临界点之上。
作为国际通行的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中国制造业PMI在经历了连续4个月的下滑之后,终以连续两个月的反弹重新回到了扩张与收缩的临界点之上。
“PMI在9月份反弹,10月份站在临界点之上。从短周期角度看,中国经济处于探底回升的轨道上,这和宏观调控预调微调力度不断加大紧密相关,应当说是预料之中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点评道。
宏观政策预调微调已经一年。国家采取了加大对小微企业帮扶力度、推进结构性减税、强化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重点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效应越来越明显。
制造业企业产销状况10月份出现好转。当月生产指数为52.1%,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生产保持增长,且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新订单指数为50.4%,上升0.6个百分点,是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回升至临界点以上,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报告认为,这表明制造业订货量由降转升,市场需求有所好转。
分企业规模看,10月份,中国大型企业PMI为50.9%,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与此同时,最为困难的小型企业PMI为47.2%,也回升了0.5个百分点。
此前发布的一系列数据表明,三季度特别是9月份以来,中国经济的一些主要指标回落幅度明显收窄,甚至出现了反弹。例如,三季度经济增速虽比上季度仍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大大收窄;9月份工业、出口增速出现反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转降为升。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此前曾表示,初步判断,当前国民经济运行正在由缓中趋稳到筑底企稳转变。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增速2010年以来的持续回落,是受国内通胀压力加大、一揽子计划退出、经济进入转型期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再起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城镇化、工业化尚未完成仍有较大潜力。这段时期以来,宏观政策基调总体稳健,更多使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经济的内生动力正逐步恢复。
最新数据发出了经济向好的积极信号,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同时,专家也提醒,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巨大,经济触底反弹的势头有待进一步巩固,深化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
欧美经济尚未出现明显起色,中国经济的外需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第112届广交会截至二期结束时,境外采购商累计报到人数比上届广交会同期下降了10.4%,从这个中国出口的“风向标”看,形势不容乐观。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减弱。而随着人们对保护资源环境的更加重视,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化工业发展道路也无法再延续下去。未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重化工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
“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出现小幅反弹。但从长远看,中国经济只有加大转型升级的力度,才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深化收入分配、资源要素价格、财税体制、垄断行业等领域的改革,才能真正激发内在活力。”王军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