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要水”被认为将为相关行业公司带来巨大的蛋糕。
“我比较看好海水淡化板块,尽管目前来看,海水淡化还是处于规划期,和页岩气类似,没有形成哪家上市公司具体的收入,仍然是处于概念阶段,但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之下,相信明年就可以在企业收入方面看到一些星星之光。”上海恒寅投资公司投资总监严隽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采访时表示。
海水淡化前景广阔成本高制约需求
《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产能达到220万立方米/日以上,海水淡化对解决海岛新增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对沿海缺水地区新增工业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产业产值要达到300亿元以上。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一批海水淡化重点工程,具体包括建设两个5万~10万立方米/日的国家级海水淡化重大示范工程;在沿海建设一批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建设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供水系统的试点工程;建设近海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试点工程;建立若干个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工程,如装备制造基地、原材料生产基地等。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经建成海水淡化装置70多套,设计产能60万立方米/日。可见海水淡化产能距离“十二五”规划的产能尚有较大距离,发展空间很大。
实际上,针对海水淡化工程,今年就已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和《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两个专门的指导性意见和规划。
广发证券在研究报告中称,《规划》预计将给相关海水淡化设备、材料公司增加86亿元的市场规模。其中,高压泵市场规模8.9亿元左右,反渗透膜市场规模10.2亿元左右;低温高效成套设备市场规模18.1亿元左右。
该券商认为,国内海水淡化产业仍以示范工程为主,加之相关技术进展仍存在不确定性,装备、材料市场对相关公司的业绩影响较为有限,维持海水淡化行业“持有”评级。
“淡化海水将作为未来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大片市场空白急需填补。”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说。
他表示,海水淡化是八大新兴领域之一,市场刚刚起步尚属于培育期。受技术水平较低限制,海水淡化的处理成本相对较高,推高了淡化海水产品价格,不利于下游需求市场发展。目前的海水淡化技术属于高耗能处理方式,对压力泵和渗透膜的质量和寿命要求较高,而渗透膜基本依赖进口,成本较高。
确实,制约海水淡化发展的仍然是海水淡化的成本较高。目前,国际上海水淡化成本大多在0.67~2.5美元/m3之间,最先进的可以达到0.5美元/m3。而我国海水淡化的成本一般在4~7元人民币/m3,相比本世纪初,成本虽已大幅降低,但相比国际平均水平尚有一定的距离。此外,这一价格相比目前国内的城市用水价格优势不明显。以上海为例,目前自来水的综合水价为2.8元/m3.
广发证券认为,制约未来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就在于高昂地进口海水淡化核心设备导致的折旧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