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来,白酒行业的狂飙突进引无数资本竞折腰,十年来一骑绝尘的繁荣与喧嚣让所有进场的人“但愿长醉不复醒”。
但是,资本市场没有永恒的神话。白酒行业先后经历了“勾兑门”、基酒外购、年份酒虚假、囤货质疑等系列事件之后,塑化剂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一轮白酒的泡沫,以山西假酒案和秦池特曲的倒下来结束。这一轮的白酒繁荣期,由茅台引领白酒企业的奇迹,酒鬼酒则砸倒了整个白酒行业的多米诺骨牌。
行业由衰转盛、资本疯狂涌入、白酒产能盲目扩张、市场怪象丛生,这一过程最终的结果是行业进入寒冬。
盛极而衰的背后,折射的是中国白酒行业多年来尴尬的现实,在投机资本肆虐以及畸形发展观的操纵之下,产能急剧扩张。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忽视了最重要的安全和质量。
食品(行情 专区)行业做的是良心。如果没有金刚不坏的品质,则没有在市场上安身立命的根本。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对所有的行业来说,都是一个警醒。
而在品质问题治理风险、三公消费、白酒降价、经济减速销路收窄、疯狂扩张库存巨大等风险的作用下,白酒的冬天已经来临。
最暴利行业
如今饱受质疑的白酒行业,已经经历了十年的繁荣。
2003年以来,中国的白酒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白酒品牌的成长在这个阶段与经济现象出现奇迹般的吻合,显示出两极分化的苗头。超高端品牌一再竞相刷新价格新高,酒鬼酒、洋河股份也在这段时期崛起。
业内普遍认为,近十年间白酒持续繁荣的原因是房地产、股市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和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导致消费升级,从而促使白酒行业跨入新一轮的繁荣扩张期。
但是,此观点无法解释2008年四季度宏观经济的大幅减速与白酒行业持续高度景气的背离。同时,居民收入虽然快速增长,但是白酒行业销量与收入近几年的高增长远远超过同期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
有研究认为,真正驱动中国白酒消费的核心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表明,白酒行业产量增长滞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2 年,两者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
白酒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消费价值主要体现在情感的沟通上,工作需要、商务和政务应酬已经是白酒消费的主要原因,政府和企业是中高端白酒消费的主力,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而国内一家知名证券公司也在2012年下半年食品饮料行业的投资策略会上指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持续提高,从2001年的27%到2011年的64%,10年间翻了一番多。
事实是,2003年以后,中国经济依靠投资拉动高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重回25%以上,实际GDP增速保持10%以上,同时白酒在2005年结束长达8年的衰退,实现产量增长约12%。2008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实际GDP增速下滑至9.6%,但在政府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不降反升,2008、2009年分别实现了26%和30%的高增长,而2010、2011年白酒行业产量增速分别为26.8%、30.7%。
在这十年繁荣期内,多家上市酒企的市值一路狂飙,甚至在股市低迷的时候,白酒企业也一枝独秀,并成为暴利行业。
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13家白酒A股上市公司市值达到6878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和295亿元,同比增长61.76%。其中,仅茅台、五粮液两家的净利润就超过了上海、深圳两大股市45家白色家电企业净利润的总和。
同时,这一利润水平仅次于申万三级行业分类中的房地产开发板块,房地产开发板块2012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为363.22亿元。
虽然总体上不及房地产板块的净利润,但是白酒行业只有13家上市公司,而房地产开发板块则有142家上市公司。
而与此同时,申万行业白酒板块13家A股上市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一直高企,且平均销售毛利率不断攀升。
数据显示,2005年,13家白酒企业的平均销售毛利率为48.75%,此数据逐年攀升,到2012年3季度,其平均销售毛利率达68.18%,位居所有行业第一位。
2012年3季度末,贵州茅台的销售毛利率达到91.83%,攀升至历史高位。水井坊和酒鬼酒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销售毛利率分别为80.69%和78.65%。
而可统计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2424家上市公司,其平均的销售毛利率为27.54%,白酒行业的毛利率远高于A股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