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中国国务院:推进产业重组 积极...   [6743]
中国社科院:明年楼市反弹与崩盘...   [6318]
2013年十大IT预测:平板统...   [8203]
十年巨变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   [7451]
2030年尼日利亚石油产品进口...   [6739]
瑞士钟表业出口形势回暖   [5209]
中国银行荣获大陆“最佳私人银行...   [3574]
科斯塔:银行业联盟是推动增长的...   [6471]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英国AAA...   [4896]
穆迪:经常帐赤字使日本主权评级...   [6037]
经济向好新信号——解读最新中国...   [6954]
埃及农业部投入2.25亿埃镑支...   [7403]
穆迪维持多数西班牙银行信用评级   [6025]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鼓...   [7641]
中国沿海水产“移民”西部山区 ...   [5937]
旅游年推动中国赴俄游客增一成   [5064]
在华日企这一月:家电企业全速衰...   [7408]
黄金周国内旅游收入约达1800...   [7746]
中国石油资源量增至881亿吨 ...   [7253]
10家银行换不齐1000美元 ...   [3749]
汽车金融能否撬动中国车市第二个...   [9462]
货币政策稳定 业内认为楼市近期...   [6840]
中国白酒进入黄金发展期 西凤酒...   [7225]
文化旅游业的投资盛宴:稳增长的...   [7104]
需求不振拖累航运 BDI再逼近...   [5093]
全球经济波动是银行业最主要挑战   [6834]
中国土地市场现供需两旺 目前市...   [5804]
航空汽车 中德签署10余个合作...   [6826]
中国铁矿石棉花压港连连“爆仓”   [5082]
中国逾8成钢企中报应收账飙涨 ...   [6253]
15%美国企业将撤离中国 制造业成本上升系主因
来源:中国广播网      编辑:国际行业评审委员会新闻中心     时间:3/3/2013      点击次数:6249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中国拥有广大的市场和低廉的生产成本,这些因素吸引着无数外商来中国投资设厂。但是随着人力成本上升和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增速放缓,有些企业正在选择离开中国。

上海美国商会最新发布的《2012到2013中国商业报告》就反映出这样的问题。这份报告显示,美国企业在中国的盈利水平、营业额和营运利润率等主营业绩指标出现连续两年的下滑。所以有15%的美国企业现在准备离开中国。

有离开中国的冲动的并非只有美国企业,也并非今年才开始出现。2011年底,跨国企业就出现了从中国战略性撤退的趋势,国家外汇管理局则在最新的报告中罕见地警告,目前存在资本流出风险。

稍加研究可以发现,离去的大多是制造业企业,另外一些外国企业则逐渐地把设计部门转移到中国来。

当然,由此带来的不仅是危机,也有机遇。这些制造业企业退出所留下的空档,国内的制造业和创意产业如何来填补;外资流出,我们如何进一步激活内需,这些问题考验着企业和管理部门的智慧。但是阵痛过后,中国经济必然会走上依靠内需、重视创新的良性发展之路。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就此事发表评论。

上海美国商会的这份报告提醒,不少美国企业准备离开中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企业都想离开,现在还有一些美国企业准备把设计部门建到中国来。邢厚媛指出,有打算离开中国或者已经离开中国的美国企业,主要还是集中在高端制造业领域。

邢厚媛:根据研究调查发现,目前有打算离开中国或者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面已经离开中国的美国企业,主要还是集中在和美国现有的制造业的核心产业相配套的一些比较高端的制造业。

它们离开中国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制造成本比以往增加了。另一方面,美国目前也在实行再工业化的战略,还有和它相配套的是美国的出口倍增战略以及扩大就业的战略,这三个战略组合一起后,政府有一些优化政策,就使得美国本土的制造业成本在下降。在美国相对成本下降,中国的本土制造业成本有所上升的背景下,二者的差额就变得比较小了。

除了中国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因素之外,还要考虑到目前全球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在这种产业链很长的制造业领域里面所占的比重很高,所以如果能减少一次物流的成本、国际运输的成本,就会使得总体的成本有较大的降低空间。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在疲软的状态下缓慢复苏,其实我们也正在经历一次全球制造业产业布局的重新整合。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块越来越多的转向了比中国发展水平更低端的新兴制造业国家,国际上高端的制造业还在发达国家的本土继续在生存,而中等水平的终端制造业这一块在流向中国。

全球制造业产业布局重新整合对中国来讲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国际行业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