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2013年中国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制造的工业主营收入都同比增长超过20%,然而16日在吉林敦化落幕的第二届中国延边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资本联动、创新发展”和“实现转型”仍是中国9位“顶尖”中医药专家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从1992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以来,中药产业作为中国特色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广受世人瞩目: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中药大品种从1994年的2个迅速拓展到2012年的350个。在全球药品市场进入低速增长区间的时候,中药产业依然在中国独领风骚。
但来自中国工信部的分析报告显示,因为受到近年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影响,中药企业的成本费用正不断上升;原料药产能短时间难以削减,预计多数产品难以走出价格低谷;此外,由于2014年是药品招标采购相对密集的年份,招标采购价格呈继续下降趋势;一些东部省份企业的发展,也正受到环境和资源的束缚和考验。
让中药专家头疼不仅有“内忧”,更有“外患”:因为在原料来源、药效机理、靶向原理等方面长期缺乏循证依据,增大了中国中药走向世界的难度。
目前,中国尚未有一例治疗性药品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批准;英国也已从今年开始在境内全面禁售中药;世界卫生组织甚至有报告称,“中国的中药出口额仅占全球的3%到5%,不及近邻韩国和日本”。
“中药人思考产业转型,与其说是‘未雨绸缪’,倒不如说是‘穷极思变’。”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委会副秘书长黄敏说,一旦中国医保支付呈现按病种付费、按医保支付能力定价、第三方支付等趋势,那么一些找不到对应病种的中医药饮片、注射剂肯定会出现降价潮,如果大多数中药大品种都进入不了未来的中国医保,那么中药产业很快将迎来“生死时刻”。
从2013年开始,中国中药行业正悄然发生变化,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医药行业内部兼并重组活跃,“很多优势企业将兼并重组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增长。”中国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段继东说。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国国内药企间共发生并购150起以上,交易金额350亿元以上。
除去通过兼并重组改善企业产品结构之外,对市场销售额高、临床价值大、市场价值高的中药大品种实现“二次开发”也成为引领中药行业发展创新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在天津市,多个现代中药研发生产相关技术平台相继建立,其中药现代化综合实力迅猛增长;在拥有2790种药用生物资源的“医药大省”吉林省,其先后投入科研经费1.66亿元,带动企业投入19.5亿元,支持了64个医药大品种开展二次开发。2013年,这64个品种实现销售产值近200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9.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药行业占国民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比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拥有几处类似于长白山这样的天然药材宝库,良好的资源优势也是我们搞好产业的关键所在。”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