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上半年全球铜市场供应短缺   [3973]
北京楼市再现日光盘 开发商抢跑...   [7853]
中国北方稀土抢先谋位行业龙头   [3652]
银联完善旅游支付环境 促进两岸...   [3924]
美国拟关闭燃煤电厂 中国煤电投...   [6953]
德勤调查:未来三年移动支付将成...   [5372]
矿价易涨难跌 中国近1/3钢企...   [6813]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将升至国家战略...   [5426]
中国生物医药优势企业重组获政策...   [4902]
郎咸平称白酒业30%产能将过剩   [5347]
中国农业经济亮点突出 增收空间...   [7298]
煤价下跌无助火电:南方电网将减...   [4053]
中国牛肉价格同比涨幅超22% ...   [2812]
国际廉价航空入华抢市场 比民航...   [2578]
2015年中国节能服务业产值破...   [6423]
风电行业或进入深度调整期 企业...   [3407]
中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7月起实施...   [3982]
联发科并购晨星搅局彩电业   [4287]
中国航空公司7月将再降国内航线...   [8046]
钢厂港口抱团取暖 压成本把铁矿...   [3817]
水利十二五规划发布 1.8万亿...   [3609]
中国干细胞医药产业发展路在何方...   [3084]
居民阶梯电价七月全国试行   [2354]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实施食品...   [3920]
中国企业抢滩日本震后新能源市场   [4962]
中国国土部:闲置土地满1年按地...   [3287]
标普:钢铁业恶化拖累宝钢钢企信...   [4791]
楼市显现回暖迹象 购房者担忧房...   [3974]
政策杠杆撬动LED产业新市场   [3468]
中国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提高   [5916]
中国化肥行业在困局中谋新篇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国际行业评审委员会新闻中心     时间:8/2/2017      点击次数:6923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之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化肥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目前,中国化肥行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肥料当季利用率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节能水平低等问题。一段时期以来,随着行业发展的政策条件、市场条件、国际环境的变化,化肥行业整体效益大幅下滑。在当前形势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行业解决现有矛盾、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唯一出路。  

  过剩背后高端供给不足

  近年来,中国肥料行业遭遇双重压力。一方面,化肥行业深受产能过剩困扰,行业效益持续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氮肥全行业亏损98亿元,行业亏损面50.7%;磷肥全行业利润仅有6.4亿元,大幅下降71.7%,行业亏损面26.9%;稍好一点的钾肥行业,亏损面也达到34.2%。另一方面,施肥不科学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下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统计,由于化肥利用率低,中国每年化肥浪费高达4000万吨。

  一组组惊人的数据背后是化肥行业难解的困局,以绿色发展为主线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化肥行业形成越来越大的倒逼效应。近日,来自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等部委和机构的专家学者到访素有“中国复合肥行业风向标”之称的山东省临沭县,寻找肥料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标杆和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肥料是典型的供给侧,从肥料行业来说,就是要提供适合农业需求的新型肥料和服务,保障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资源安全这三大目标同步实现。”参加调研的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表示。

  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中高端供给,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石化处岳亚伟表示,肥料行业的过剩更多属于结构性过剩,与农业的需求相比,高端绿色的肥料不仅不过剩,反而供给不足。

  “提质增效是未来中国肥料行业的必然发展方向。”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刘志仁认为,少施肥、施好肥需要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向发力。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耕肥处副处长徐晶莹介绍,目前农业部正在开展化肥零增长、耕地质量提升、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和推进水肥一体化,这四项工作都会对驱动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积极作用。

  标杆企业引领行业突围

  在肥料行业低迷、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2016年,金正大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87.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销量增长14.96%,营业收入增长5.57%。2017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57.13亿元,同比增加23.12%;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增加2.63%。在国内化肥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公司业绩再度实现逆势增长。

  “目前,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性都很明确,关键是如何实现。金正大为行业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说。

  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悬挂在门口的10块标牌惹人注目,这也是金正大10大研发平台所在地,其中有7个属于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拥有科研场所2万余平方米,各类先进研究实验仪器360余台及中试设备40余台(套)。“这种规模在肥料行业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刘志仁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在他看来,金正大19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奇迹”,也是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个亮眼的标杆。

  创造“奇迹”的背后是金正大强大的人才后盾和持续创新能力。目前,金正大拥有500多位研发人员,其中博士20人,硕士200余人,高级职称62人,2名院士作为公司的特聘顾问,和国内外220名专家建立科研合作关系,位居行业前列。

  黄土、红土、黑土、砂姜黑土……在金正大科研智能温室里,全国各地的土壤都有专门安身的房间。研发人员在这里围绕各种作物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栽培试验,每年大大小小的试验高达数千次。对技术的工匠式执着,终结硕果。截至2016年度,金正大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山东省专利一等奖2项,拥有发明专利199项。

  光说不练假把式。金正大载誉满身不仅有高大上的国家奖项,更有田间地头的累累硕果。

  百亩桃园里,个大色红的鲜桃错落在青翠欲滴的叶子间,惹得人垂涎欲滴,这片金正大桃树高产营养解决方案示范田又迎来一个丰收年。“与金正大合作后,公司为我们提供了测土施肥、水肥一体化、减肥增效和土壤调理、作物营养解决方案在内的一系列农化服务,让合作社真正实现了轻松种田,而且果品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保证,每亩能赚上万元。”果园主人、临沭县益生源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书通介绍。

  “金正大与种植户合作种植的模式,实现了工农商融合,有效解决了一些企业搞农业服务时‘只有企业干,农民边上看’的问题。”刘志仁说。金正大通过专业农化服务队伍的建设,不断进行服务升级,为种植户提供以土壤修复、品质提升、减肥增效为核心的作物全程营养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实现土地的有效使用和作物的高效产出,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

  据介绍,金正大公司现有2500多名农化服务人员,农化服务专家200多人,同时,金正大正在构建100家作物研究所和1000家农化服务中心,依托他们开展测土施肥、技术咨询培训、产品推广和精品示范田建设等工作,从产品销售到技术销售,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金正大已将目光投向国外。据金正大副总裁陈宏坤介绍,金正大2016年在以色列、荷兰、德国、西班牙展开了一系列海外并购,目前在国外拥有10个生产基地、3个研发中心和10多个分支机构。

  联合协作破解转型困局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一家之力能探出究竟,需要标杆企业联合协作、抱团破局。

  “与上海化工研究院的合作,将给金正大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带来极大提升,相信双方的合作会成为业内强强联合、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新标杆,将对肥料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服务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表示。

  面对化肥行业发展的各种矛盾,合作的智慧与创新的勇气,缺一不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也包括业态创新,大联合就是业态创新的重要方式,我们将和金正大共同探索化肥供给侧改革的出路,树立行业大联合大发展的典范。”上海化工研究院院长李良君说。

  此外,金正大集团先后与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美国农业部等国内外50余家院校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新型肥料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管中可窥豹,产学研合作只是金正大展开大联合大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行业发展压力巨大、急需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从2015年开始,金正大提出了“大联合、大协作、大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成果,通过输出技术、品牌和服务,致力于与上游及同行业广泛开展联合协作,破解行业困境,实现肥料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截至目前,公司已经与16家氮肥企业、2家磷肥企业、12家有机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化肥行业“大联合大发展”的大趋势下,技术创新、资本并购、渠道服务和标准制定将成为标杆企业合作的重要结合点,也将成为化肥行业未来5年发展的关键词。“大联合、大发展,我们期待像金正大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能够联合起来,共同探索出一条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健康之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说。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国际行业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