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中钢协不鼓励钢企加入国外铁矿石...   [2481]
惠誉下调日本主权评级至A+ 前...   [4605]
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CCC ...   [4519]
摩根大通衍生品巨亏20亿美元致...   [3092]
日系家电产业遭遇滑铁卢 敲响中...   [3387]
中国铁矿石石油对外依存度均超5...   [4906]
穆迪拟对欧美银行痛下杀手 西班...   [2365]
埃克森美孚重回财富美国500强...   [3907]
中国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盲目投资...   [3145]
美国4月制造业PMI为54.8...   [3260]
标普下调印度主权信用评级前景至...   [3804]
移动电商未来两年爆发 正迎来新...   [3261]
中国发改委再度约谈食用油企业   [2458]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挂牌 今年将保...   [2563]
中国钟表品牌受西方3线品牌挤压...   [2263]
日系电子三巨头陷巨亏泥潭 灾害...   [2415]
中国工信部发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   [2790]
转型升级:中国有色金属企业的必...   [2807]
银行业被指吃利差盈暴利 专家称...   [2468]
经济观察:第三次IT创业潮涌动...   [2357]
中国猪肉价格节后明显回落   [1349]
惠誉评论伤及市场情绪 澳元兑美...   [1705]
标普下调欧洲金融稳定工具评级 ...   [1681]
标普下调欧元区九国信用 意大利...   [2135]
测评数据显示中国食用油质量评价...   [2653]
中国今年房企资金缺口或超万亿 ...   [1724]
机构称中国地产政策今年会变 否...   [2804]
中国能源局:将研究征收化石能源...   [1372]
中石油企业债认购火爆 高评级信...   [1521]
惠誉下调6家跨国银行评级   [1726]
日系电子三巨头陷巨亏泥潭 灾害点燃衰退导火线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国际行业评审委员会新闻中心     时间:3/12/2012      点击次数:2415

作为日本的支柱产业,大地震带给日系电子产业的阴霾久久无法散去。

2011年年报显示,日本主流消费电子企业几乎集体陷入巨亏的泥潭。截至2012年3月31日的财年,索尼预计亏损2213亿日元(约合29亿美元),已连续第四年亏损;夏普本财年净亏损达2900亿日元(约合38亿美元),为公司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年度亏损;松下巨亏7800亿日元(约合102亿美元),这不仅创下松下年度亏损的纪录,也创下日本制造业企业的年度亏损新高。财报中,这些电子巨头无一例外地都将这场世纪巨震、泰国洪灾等列为影响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地震更像是企业自己的说词。”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在他看来,自然灾害只是日本电子产业衰退的导火线。他预计,日本电子产业陷入“滞涨期”的局面短期内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帕罗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也认为,大地震并不会把技术震丢,日本电子产业衰退的问题由来已久。如今,日本电子产业渐渐滑向悬崖边缘,迫使它们不得不进行“二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

巨头巨亏的背后

曾经傲视全球的日本电子产业,为何如今一片巨亏?

有人将之归咎于“天灾”。即将卸任的索尼CEO斯金格直言,如果不是因为遭遇自然灾害,索尼2011财年本应实现盈利。

而松下方面也表示,去年10月发生的泰国大规模洪灾对供应链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加之由于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等原因,销售额预计将大大减少。

而一位刚刚从日本考察回国的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目前日本灾区的重建进展缓慢,但对日本电子产业而言,地震只是一方面,更严重的打击还要数海啸和泰国洪灾。

“它们(日本电子企业)位于灾区的工厂很快就开始恢复生产,但由于很多日本电子企业的大多数零部件甚至整机的生产设在泰国工厂,洪灾使得日本电子制造受损严重。”上述人士说。

罗清启则总结,日资企业衰退主要有五大原因:“一是全球经济大衰退;二是日本大地震的后果继续发酵;三是泰国洪水冲击,因为泰国是日本电子企业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许多零部件产自泰国;四是日元高汇率,削弱了日本产品竞争力;五是韩国和中国电子企业的崛起给日资企业带来挑战。”

在洪仕斌看来,因循守旧始终是日本电子产业发展最大的敌人。

“日本企业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迈着小步零敲碎打,它们更喜欢维持性创新而非破坏性创新,但现在它们既要面对创新能力极强的美国苹果以及市场反应速度飞快的韩国三星等竞争对手的冲击,还要面临中国市场的阵地战,起码从目前来看,日本企业没有看到太多优势可言。”洪仕斌说。

重组与外迁

业绩下滑的巨大压力下,重组、外迁成了日本电子企业转型的关键词。

松下将位于日本宾库县的第三等离子面板正式实施停产,出售千叶县的液晶显示面板厂,还将三洋电机在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洗衣机、冰箱和其他家用电器业务出售给海尔集团,并计划向节能方案提供商转型突围。

持续了56年电视机制造业务的日立公司宣布,将在今年9月前停止在日本本土生产电视机产品,将该业务全部外包给海外代工厂商。

在彩电业务连续4年亏损之后,索尼退出了与三星合资的液晶面板合资公司,寄望加大外部采购自由度、增加彩电整机外包比重等,扭转彩电业务多年亏损的被动局面。

在中小液晶面板领域,为了保持对韩国、中国台湾企业的竞争优势,索尼、东芝和日立三大电子企业联合共建一个小尺寸LCD液晶面板合资企业。

对产业转移持相对保守的夏普也改变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策略。去年震后,日本夏普株式会社大中华区CEO菅野信行曾透露,夏普将在华投资兴建太阳能和LED工厂。

罗清启认为,日系电子企业一系列战略调整举动意味着,其寄望于从此前单纯的技术研发驱动型企业迅速转型为依托市场需求的综合性服务供应商。

不过他也表示,无论是产业板块的逐步剥离还是产业布局的有节奏调整,都无法彻底解决日本家电企业面临的金融层面汇率波动以及实体层面创新模式落后的尴尬。“日系家电企业战略调整只能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发展模式,但单纯依靠这种模式的变革短期内无法使日本家电业集体扭亏。 ”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国际行业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