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每年有数以百万计毕业生走出校门,但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应聘者在等待班加罗尔24/7客户有限公司的面试
印度电脑程序软件和技术服务外包产业近年声名鹊起,给西方人以一种印象:这一国家每年培养并输出一支英语流利、电脑技术熟练的高素质人才“大军”,一定程度上冲击美国中产阶层就业机会。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点名”,称印度挑战美国竞争力。
然而,一些急于在这个新兴亚洲经济体大展拳脚的企业看到另一面:印度每年确实把数以百万计毕业生推出校门,真正合格人才却不多,诸多大企业面临“人才荒”。
招人“难上难”
设在“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的24/7客户有限公司是一家电话呼叫中心,今年打算招聘3000人,以适应业务扩大,要求不高:能用英语在电话和电子邮件中回应客户提问。然而,这似乎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计划。
最近某个下午,这家企业会议室内,人力资源部主管面试当天第一组7名应聘者,听对方用磕磕巴巴的英语自我介绍。现年22岁、去年大学工程系毕业的乔杜里•达什说自己喜欢国际旅行,但在面试官追问下承认至今没有旅行过。尽管这样,他还是通过第一轮面试。另外两个幸运儿是一名女子和一名名为“罗宾逊”的男子。
第二轮测试打字,最低标准是每分钟25个词。女性应试者的成绩只达到18个词。达什汗如雨下,尝试两次没达标。最后只有罗宾逊进入第三轮。这回,考官要求他阅读一段关于核战争的英文,回答3个选择题。罗宾逊瞪着电脑荧幕,呆若木鸡。至此,这组应聘者全部落马。
24/7客户有限公司在印度的招聘主管叙拉达说,大部分应聘大学毕业生“理解和沟通能力非常差”。在印度越来越难招到合格员工,这家企业不得不把招聘范围扩大到菲律宾和尼加拉瓜,现有8000名员工大多来自印度以外。
在人口12亿、以接受外包合同闻名的印度,不少企业的境遇类似24/7顾客服务有限公司,被迫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寻求人才“外包”。
企业管理层感到困惑。24/7公司的创始人S•纳加拉詹说:“考虑印度的人口规模,招人应该很容易才对。事实却是,(为了招人)我们必须翻遍犄角旮旯。”
表面看,这些年印度大学毕业生“产量”大增,足以满足高学历劳力市场需求。据印度国家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统计,印度工科大学如今可发放150万个学位,而2000年仅能容纳39万名学生。中国人教育网
然而,数据显示,75%技术专业毕业生和超过85%综合学科类毕业生无缘印度跨国高增长产业。
学校重“背功”
一些企业高级主管认为,印度大学毕业生多而不精,归咎于过时的教育体制。印度学校依照传统更注重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功夫,而不着重培养实际工作中更为重要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政府规范下,大学学费维持较低水准,让更多的人上得起大学,同时让教师工资和教育经费长期处于低位。多数大学课程设置相当过时,脱离实际。
旨在改善贫困人口教育状况的非政府慈善机构普拉塔姆基金会考察印度1.3万所中小学,发现5年级学生中大约一半阅读水平达不到2年级的合格要求。
“喂的是花生,养出来的只能是猴子,”教育培训机构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首席执行官维贾伊•塔达尼说。这家机构设立服务项目,其中之一是向缺乏必要技能、无法找到好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培训。
《华尔街日报》报道,印度教育水准无法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可能威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侵蚀低成本优势。鉴于人口一半以上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印度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尤显迫切。
“经济改革不是为了让傻大款们买得起好车,”在班加罗尔从事员工招聘和培训服务的团队出租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尼什•萨巴瓦尔说,“假如没法让我们的孩子找到工作,改革便毫无价值。”
学生习惯“散”
政府和企业家们意识到短缺合格劳动力,而改善教育体制、提高毕业生素质绝非一夕之功。落实为行动,整个社会反应明显“慢一拍”。印度大学明显紧迫感不足,学生毕业找工作时才意识到现实残酷。
普拉迪普•辛格23岁,承认“完全没有准备好接受一份工作。”他去年从博帕尔市历史悠久的RKDF工程学院毕业,面试5份工作,无一成功。为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他报名参加国家信息技术学院一个为期5个月电脑编程培训班。
辛格说,刚进大学不久,学生就发现逃课“理所当然”,“教师不介意,学生不在乎,好像大家都同意不必给自己找麻烦。”
比逃课更让人担心的风气是作弊。26岁的迪帕克•夏尔马就读著名工科高校ITM大学时,发现考试“秘诀”是在试卷上写上自己的手机号。几次考试以不及格收场后,夏尔马在电脑理论考试中运用这一“技巧”。阅卷人很快打来电话,告知支付1万卢比(约合250美元),就可以让他过关。他和4个朋友凑够钱,交给对方,全部通过了考试。
毕业再“培训”
一方面是毕业生合格率让企业头疼,另一方面是人才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印度最大软件企业之一、塔塔集团旗下的塔塔咨询公司今年计划招聘6.5万人,因为所招毕业生技能与工作要求差距越来越大,塔塔咨询不得不加强内部培训。新进员工需要接受72天培训,时间比1986年长一倍。
惠普罗公司新人培训时间为90天,可同时培训5000人。人力资源主管戈维尔说,这是为弥补印度工科教育中的“固有不足”。惠普罗还设立基金,每年投入400万美元培训教师,以提高教师素质的方式争取提高毕业生合格率。
这两家企业每年会派工作人员到印度近3000所工科大学,评估学生素质。塔塔说,只有300所学校能达到要求,而惠普罗公司认为,只有100所学校合格。
沙瓦南德25岁,来自班加罗尔郊外一家农户,从班加罗尔一所名牌大学获得商业管理硕士学位,4500美元学费由父亲从一家小型借贷公司借来。
沙瓦南德希望找一份与金融相关的入门工作,但塔塔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等大企业不要他,因为他面试时屡屡应答出错。他说自己知道正确答案,但一紧张就目瞪口呆。他正在上一门培训课,提高英语口语和面试技巧,学费1500卢比(33美元)。学费和每月6000卢比(130美元)房租由家人负担。
“家人为我接受教育投入那么多钱,不明白为什么我至今找不到工作,”沙瓦南德说,“他们迫切希望我能很快找到工作,指望着投入那么多之后,我最终能支撑起家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