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中巴具有张扬、升华传统友...   [6852]
  以“非战略性”项目 推动...   [6458]
  两岸联手维护南海“祖权”...   [7534]
  中美“共治中东”雏形乍现   [5723]
  移民改革不仅仅是吸引最优...   [6339]
  如何改进美中对话机制?   [7603]
  “克里版”对华政策将浮出...   [6849]
  反恐战争是一场马拉松   [4351]
  必须压制朝鲜的战争冲动   [5096]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艰难开启   [6075]
  美国走出了金融危机吗?   [7848]
  伊战十年,美国何以只能冷...   [5386]
  美共和党如何走出意识形态...   [7204]
  TPP谈判的日本抉择与算...   [5048]
  李克强“拜相”,只有改革...   [4261]
  中国大部制改革成败在于职...   [6819]
  撕毁停战协议,朝鲜伤害了...   [6943]
  美对华缓和“非不为也,乃...   [6243]
  四大经济议题亟需新一届政...   [3265]
  “习连会”为何值得期待?   [6057]
  美国不能被日本牵着鼻子走...   [4163]
  朝鲜核试,“引爆”中国强...   [5368]
  克里的“外交官基因”及其...   [6328]
  先国家企业后个人?承担环...   [7043]
  全球投资者莫沉醉于流动性...   [8395]
  朝鲜宣布核试将逼美改变东...   [6198]
  美国须把日本关进笼子   [8235]
  两岸华侨华人在美友好相处...   [7802]
  奥巴马控枪:最艰难的战役...   [6358]
  中国品牌“出海”,有文化...   [4937]
先国家企业后个人?承担环境责任不能分先后
来源:侨报      编辑:社会事物评审新闻中心     时间:2/4/2013      点击次数:7043

在信息轰炸的城市生活里,两件事特别能得到人们的持续关注:一是食品安全,二是空气污染。记得2011年末那场连日雾霾,让PM2.5这一专业术语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可云开雾散后,人们的关注也移向了别处。时隔一年多,短短数周内雾霾数度侵扰,终于有越来越多人开始追问空气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没人愿做“人肉过滤器”,到底拿什么拯救我们的肺?

人们知道,汽车尾气排放、工业生产和燃煤发电等过程中燃料不完全燃烧都会造成PM2.5的产生。那谁该来担责呢?近日中石化一面公开承认油企是雾霾天气直接责任者之一,一面又说这并非因油企质量不达标,而是中国的标准不够。网上有条评论深得人心,“国标制定话语权,油企掌握了至少七成。国标低,根本还是企业道德责任感低!”

没错,面对环境社会责任话题,谈笼统的政府责任、企业责任都是附和者众,可一旦说到具体的个人责任,就难办了。抱怨雾霾者众,但如让普通消费者为治理空气污染而付更高的电费、购买日用品时付更多的钱,肯定会炸了锅。有人会跳出来说,国家收那么多税干什么去了?油企赚那么多钱干什么去了?

国家、大企业确实都应为空气污染治理承担更多责任,税收也应有更高效利用,更多用在改善居民生计和环境健康的方面,但这与每个人承担环境责任是两码事。人们在指责国家、企业失责时,并非认真分析了税收结构、查看了大企业环保投入才做出理性的论断,而是本能地逃避问题和推卸责任。

中国政府和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缺失是目前不容回避的现实,但必须明确:人人都是排放者。污染物排放来自每个人家里源源不断供应的电力,来自人们上下班开车排放的尾气,来自人们消费的每一样工业制成品,甚至农产品,因为产品的生产均要消耗能源。而在中国,有70%的电力来自燃煤发电,各类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占比都非常低。

环境责任的承担并不是一定要按照国家、企业、个人的先后顺序。政府和企业的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不容逃避,但他们没有履行好环境责任,并不能成为个人不履行环境责任的借口。公众应该监督和要求政府、企业,加大环保力度,改善环境信息公开,并不断督促改善,同时也要从自己做起。

过环保生活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也并不意味着必须降低生活质量。真正的环保生活,是建立在理性消费基础上的健康、优质生活。拒绝过度包装,安装节能灯,选用节能家电,堵车时关闭汽车发动机,选购本地出产的农产品(既新鲜又节省长途运输燃油),收集塑料瓶和纸板交给废品回收者……这些小事,都是个人能为改善空气质量做的贡献,能让生活增添绿色。

其实,逃避责任是天性,承担责任是社会生活赋予的人的社会性。环境责任的挑战在于环境成本的外部效应。每个污染企业在肆意排污时,都抱着一种侥幸心理。省下污染物处理的成本,受益人是自己,损害后果的承受者却是不特定的公众,因此偷排的诱惑就十分巨大了。每个人在享受开车的便利和制造大量生活垃圾时也是这样想的。殊不知这样想的可不止你一个人。人人逃避的结果是人人受害。相反,如果在制度和法规的保障下,将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人人都承担起自己应负的那份责任。那么总体的结果就会好得多——人人尽责,人人受益。

美国环保局(EPA)的数据显示,《清洁空气法》创造的总收益和投入之比为40比1。在实施的最初20年中,20.5万人幸免于过早死亡,67.2万人免患慢性支气管炎,1400万儿童免遭智力减退,以及1800名儿童免除呼吸道疾病。自1990年以来,全美每年减少了170万吨有毒物质排放入空气,将6种常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至原来的41%,并推动美国汽车设备比原来清洁了95%。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仍不断发展,GDP增长了207%。

其实,国际环保运动最初就是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不甘忍受污染的环境,那么就立即从自身行动起来,同时奋力呼吁。自下而上的点滴行动和自上而下的立法实施,最终将促成巨大的改变。毕竟人们要拯救的是自己的肺,还在等什么?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