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余翔:美...   [7238]
  若英国硬退欧 德汽车业供...   [7920]
  瑞典:从“纸币先驱”到“...   [8459]
  2017广州《财富》全球...   [7161]
  英媒:全球百万富豪人数创...   [7862]
  管理NGO,美国是“州官...   [7327]
  日本强军步子迈得很大,必...   [7042]
  金砖合作机制已成完善全球...   [7441]
  中巴第二阶段自贸谈判为何...   [7220]
  最经折腾的美国,能承受多...   [6511]
  美俄互怼加剧下的中国战略...   [6883]
  朝美关系正走向历史转折点...   [7523]
  新航母令英国重振雄风?俄...   [8452]
  美军装甲部队开到叙利亚土...   [6083]
  特朗普以中国为贸易惩罚目...   [6856]
  英国“硬脱欧”,内外不确...   [6929]
  中国经济的三个待解之谜   [6022]
  美国企业是全球化的主宰者   [7205]
  春节东莞成中国第一空城 ...   [7029]
  美中贸易战箭在弦上 中国...   [6497]
  时隔70年 德国坦克再次...   [8528]
  人民币贬值对中国经济是利...   [8314]
  媒体称中国将重组太空伙伴...   [7515]
  回避人权法?英欲为军队“...   [5820]
  中国的南海心态需经得起“...   [4778]
  IMF:全球增长前景疲弱...   [7022]
  中国化解“萨德”危机需要...   [7074]
  新日二国为何为TPP急得...   [6415]
  美国在杭州耍大牌、玩特权   [7506]
  中国悄然拉近同柬埔寨军事...   [6348]
神十·蛟龙·航母组合展示中国国力
来源:侨报网      编辑:社会事物评审新闻中心     时间:6/16/2013      点击次数:5930

中国创新的全方位外交组合拳刚刚告一段落,创新的全方位国力组合拳随即揭开帷幕。神舟十号飞天, 蛟龙南海深潜,航母远海训练,几乎同时展开。两套组合拳接连而来,向国际社会发出强烈讯号。

高科技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国力组合拳的突出标志。“神十”飞天绕月,延续“神九”技术创新的同时,还有不少新的应用与突破,预示中国向独立自主建立中国特色的空间站迈进。航天员的太空人工作生活以及“太空课堂”等项目,令华人社会期待。

在去年“神九”飞天之时,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取得巨大进展,堪与航天比翼。只不过人们当时的注意力聚焦在“神九”,而没有给予足够关注。如今“蛟龙”号再入南海深潜,与“神十”飞天绕月遥相呼应,分别代表着中国人在上天入地的科技制高点。这两个项目都是高科技的和平利用,但也有巨大的国防应用价值,有的成果可以直接用于国防,有的成果必要时可以转为国防应用。

至于“辽宁”号航母,则是直接的军用高科技体现。外购舰基,里里外外脱胎换骨改造获得新生,包括先进舰载飞机的自主设计制造,升降设备等自主设计制造,航母基地建设。此次“辽宁”号远海训练,既检验创新设计制造,又向形成航空母舰群体实战能力跨越。

这套组合拳,标志中国由大国向强国新的跃进。在当前国际情势下,既显示中国和平意愿,也彰照中国维护领土领海主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力量、自信和决心。

神舟、蛟龙和航母的振奋消息层出不穷,其高科技含量多,但又绝不限于高科技范畴。广义来看,这个高科技组合拳是综合国力组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逐渐发达和强化的经济国力,没有日益精密和完善的工业制造国力,没有不断提高和深化的太空医学、营养学等科学国力,没有培育造就高科技人才的教育国力, 就难以撑起具有强大能量的太空伞、深潜器和航母群。

当今世界, 一些在高科技领先的发达国家,深受金融危机之患、经济不景之累,有的难以为继,有的绊绊磕磕。一些野心勃勃、侵权心急的麻烦制造国,有的有心无力,有的举步维艰。相形之下,作为当今世界新兴国家之一的中国,尽管不能完全不受国际困境之累,但却展现了独树一帜的朝气,乘风破浪,奋发向前。 全球华侨华人引以为傲,引以为荣。

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全方位外交组合拳,与创新的国力组合拳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推动。外交离不开博弈,但不能单靠嘴说出成果,而以国力为基础和依靠。中国创新外交的底气、硬力、强势,正是孕育于不断增强的国力,反过来为发展国力创造有利的和平环境。创新的国力组合拳,则从全方位外交组合拳借势,而又助力新的外交策略。友好之国,因之更与中国神合交好;麻烦之国,因之要更对中国收敛慎行;围堵之国,因之更对中国反思权衡。

概而言之:国力大有所为,外交方有所作为;外交有所作为,国力才有更大所为。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