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中日韩自贸区启迪美中   [1805]
  中国必须夺回南海问题主动...   [1769]
  美中发展C2关系,不妨从...   [1814]
  南海博弈:中国要用实力赢...   [1154]
  留学安全频亮红灯,学会自...   [2623]
  建立“阳光政治”系中国改...   [1857]
  两党对决开打 奥巴马略占...   [2542]
  中国通胀警报远未解除   [1924]
  增进劳工权利不应止于富士...   [2251]
  温州试验:中国民资“出海...   [1815]
  转型是对香港新特首的最大...   [3284]
  颁发华侨华人证呼声值得考...   [2083]
  谨防中国改革被潜规则扭曲   [2891]
  美国选战缠斗,还是经济制...   [1382]
  林书豪的成功故事超越族裔   [3187]
  “好莱虎”东扩:美中都会...   [2706]
  中美关系始于有历史感地“...   [1438]
  习近平访美:指向未来的定...   [1963]
  使用否决权:一切应从国家...   [1725]
  美军盯紧亚太 中国何以应...   [2107]
底特律破产给族裔问题的警示
来源:侨报网      编辑:社会事物评审新闻中心     时间:7/25/2013      点击次数:7369

2013年7月,一个消息震惊了美国:底特律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它已经负债累累,约200亿美元的债务压得它喘不过气来。底特律,一个曾经无比辉煌的名字,一个曾经的美国第四大城市,在1950年高峰时拥有150万人口,现在只有区区70万人。底特律更是世界闻名的“汽车之都”,是汽车工业的代名词。福特公司在这里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引领美国成为“车轮上的国家”,更使得人数众多的汽车工人成为中产阶级,引领美国成为一个中产阶级国家。因此美国的今天与底特律息息相关。可以说,底特律之梦,曾经就是一个美国梦;而如今,底特律却成为一个美国噩梦。

如今,底特律闻名于世的是暴力之都,犯罪之都,“美国最悲惨的城市”。全市近8万座房屋被遗弃,40%的路灯不亮,公共服务接近崩溃,失业率是全美平均水平的两倍,昔日汽车城竟有了“鬼城”的封号。

许多人认为,底特律的衰败是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汽车所造成。其实这是不确切的。这些年,美国汽车业已经走出了危机,而底特律却越陷越深。还有分析说,底特律破产是由于退休金重负。确实,底特律现在所有大约200亿美元的负债中,有近一半是退休金。但退休金危机只是结果,不是原因。底特律走到今天,有其独特的根源。

目前,在底特律市人口结构中,非裔占82%,白人不到10%,亚裔大约1%,与美国总体族裔结构相距甚远。族裔对立和冲突成为底特律沉沦的最重要因素。早先,白人排斥非裔,用暴力和恐吓阻止黑人进入其社区。而1967年发生的警察搜查黑人酒吧事件引发大骚乱,成为底特律的转折点,是其约半个世纪噩梦的开始。骚乱造成“逃离底特律”的潮流开始,白人大量逃离,不仅造成其人口锐减,还造成了财富的外流。一个恶性循环开始形成:人口与财富外流导致税基下降,税基下降导致公共服务减少,公共服务减少导致环境恶化导致更多的人出走。而政治腐败又加剧了这个恶性循环。底特律的多任市长都卷入贪腐丑闻,使得绝望的底特律更为绝望。

紧急财务官奥尔说,“这些问题都是底特律自己造成的”,“这个坑是我们自己挖的,现在我们要自己跳出去。” 但底特律要跳出深坑,不仅仅是解决退休金债务这些表层问题,更要寻找解决族裔冲突之道。

底特律的破产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在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数十年后,在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为黑人总统之后,美国的族裔问题其实远远没有解决,有些地方还十分严重,是一个随时会流血的伤疤。它给人们带来如下的警示:

其一,暴力是激化族裔矛盾的导火索。底特律骚乱因族裔矛盾积累而爆发,用武力平息并没有解决问题,而是使得问题尖锐化、持久化、深刻化。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要通过和平、非暴力的通道来实现,而不是通过暴力的方式来实现,而底特律提供的是一个反面的例证。

其二,排斥融合与多元化导致族裔问题恶化。 底特律不正常的族裔结构表明多元化在这里遭遇失败。或是被隔离,或是自我隔离,排斥多元化的结果,使得族裔对立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恶化。

其三,少数族裔要自立自强。 美国民权运动的目的,在于向主流社会讨回公道,纠正少数族裔长年所受到的歧视,提升其社会经济地位。但少数族裔本身也要自立自强,不能自甘沉沦。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自己,减少对社会对他人的依赖,学习其他族裔的优点。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尊重,也赢得自立。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美国的梦想,也包括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否则,像今天的底特律这样,族裔对立,暴力冲突,相互隔离,自我沉沦,只会导致一场噩梦。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