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中国振兴东北要革除短板、...   [7508]
  反“占中”游行告诉了我们...   [6437]
  安倍卖好,谁信?   [7267]
  不应让美国成为外逃贪官的...   [8112]
  炸伊拉克 中国为何站在美...   [7881]
  新华国际时评:日本离岛命...   [6691]
  “打虎”给法治中国赢得宝...   [6474]
  美国有望接受“新型大国关...   [6054]
  反腐败与抓经济 两手都要...   [5231]
  中韩共建梦想 共担责任   [5057]
  美中关系应可以走出“严峻...   [6453]
  民主党共和党,谁能赢得华...   [8015]
  日本军国主义基因必须扼杀   [5991]
  日打开“潘朵拉魔盒”,世...   [5451]
  建新型大国关系美方应突破...   [8145]
  日本“投机”G7难得逞,...   [6573]
  希拉里进军白宫的优势与软...   [8331]
  美国加州初选 华人参政走...   [7032]
  美政策模糊易引发南海周边...   [5586]
  明知美国摆鸿门宴 中国为...   [6530]
  国际观察:埃及当选总统面...   [5827]
  美国“虚招”vs.中国“...   [8219]
  安倍执意修宪,美国难以答...   [7844]
  新华国际时评:一纸干扰地...   [6083]
  世界银行莫捧杀了中国   [6425]
  恐袭将成常态 治疆还需“...   [4852]
  美国重构“新月形包围圈”...   [7032]
  奥巴马正做出一个战略误判   [5497]
  G7理应认清形势   [7482]
  摆脱对俄能源依赖 欧盟能...   [6939]
报告显示:中国的海外形象还不错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社会事物评审新闻中心     时间:2/21/2014      点击次数:4979

国家形象: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经济崛起的大国、已崛起的世界大国
 
国民形象:俄罗斯人认为神秘,巴西人认为理性,南非人认为有创新性,英国人认为温顺
 
文化载体:影响力最大的是武术、饮食、中医;影响力最小的是高等学府、大众传媒作品
 
文化特点:历史悠久、爱国主义、家庭至上
 
中国的未来:近50%海外民众认为中国会稳定发展甚至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最熟悉的中国品牌:联想、华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海尔、中国银行以及中国移动等
 
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北京、上海和西藏
 
存在的问题:贫富差距大、封闭守旧
 
对中国梦最了解的国度:俄罗斯、印度
 
21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察哈尔学会及华通明略联合发布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人与外国人在看待中国形象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外国人看待中国的形象比中国人自己更为乐观。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现场了解到,报告以“中国的海外形象”为核心,选取了美国、英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和中国等国家的3017名受众为调查样本。调查结果表明,海外民众对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国以及中国国民形象的乐观程度均超过中国本国。
 
在中国是世界大国还是地区性大国的看法上,半数以上中国人认为是地区性大国,三成认为是世界大国,海外民众的观点和比例则相反,半数以上认为中国是世界大国。
 
对于中国人的形象,在11个被评价国家居民中名列第五,半数以上的外国人表示愿意和中国人打交道,这一数字在英国国内更是超过2/3。
 
此外,海外民众对中国青年人的态度非常积极,认为他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最显著的特点依次是勤奋、富有活力、有独立主见和行动能力、有个性、充满爱心。海外民众认为中国青年人爱国的程度超过中国人自己的评价,同时,他们对中国青年人懒惰、被宠坏的否定程度也超过中国人自己。
 
华通明略大中华区研发总监谭北平表示,媒体报道的中国公民海外不文明现象对中国国民形象的影响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我相信旅游和旅居海外的中国人大多数表现是很好的。”
 
总体来说,外国人认为中国人神秘、理性、创新、温顺并且很幸福。“这五个指标也是国际调查研究中常用的指标,有文献支持,并且方便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谭北平解释道。
 
然而,报告同时显示,国际民众对中国政治普遍缺乏了解,对中国模式的认知尚缺乏共识,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塑造仍然任重道远。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运全介绍道,“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的综合印象,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继2013年发布《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后,2013年9月至10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与察哈尔学会、华通明略合作开展了第二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