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取代美国?中国没工夫想这...   [4827]
  德国:治理公务员腐败需更...   [6057]
  中拉亲近,未必是在挖美国...   [6902]
  美国逼日“谢罪”,如此敲...   [6376]
  押注日股下跌创纪录 安倍...   [8774]
  奥巴马对朝鲜又犯糊涂病   [6809]
  “朝鲜逃兵杀人事件”给中...   [5824]
  新加坡银行:中国信贷泡沫...   [7054]
  回头2014:美国从跛脚...   [8355]
  中国变强美国变差 奥巴马...   [6084]
  俄罗斯的冬天还将持续多久...   [8454]
  美:洛县投票率低 政治分...   [7926]
  多元理性消费下的美国经济...   [8113]
  做大做强做优新三板 打造...   [6825]
  全球通缩风险隐现 货币宽...   [5995]
  国民党“九合一”惨败无碍...   [4763]
  美国何奈“税之愁”   [7022]
  中国经济“硬着陆”警报未...   [6773]
  中国:靠基建发力对冲楼市...   [8306]
  中国:法治社会始于法治政...   [7481]
  国际油价下行的“双刃剑”...   [5449]
  推进依法治国 中国有巨大...   [6229]
  美国:创新才能使城市生命...   [8203]
  美国打击ISIS不断升级...   [6823]
  李嘉诚“跑路”为何惊动中...   [9357]
  美为何开辟打击“伊斯兰国...   [8244]
  跛脚总统时间不多 移民改...   [6529]
  乌克兰的“胡萝卜与大棒”   [7338]
  习近平选莫迪生日访印有深...   [7853]
  美国“移出”亚洲 中国“...   [6082]
安倍执意修宪,美国难以答应
来源:侨报网      编辑:社会事物评审新闻中心     时间:5/8/2014      点击次数:7844

5月3日是日本的“宪法纪念日”,日本爆发了大规模的护宪运动,60多个地方议会向国会提交意见书,对修宪表示反对和慎重的态度,当天有约3700人在东京举行护宪集会。而此时,安倍晋三正在欧洲兜售他的修宪主张。

安倍一直以修宪为己任,2012年12月再次当选首相后,便开始推动修宪。但毕竟修宪是大事,一时难以完成,于是安倍选择了通过内阁阁议对宪法进行行政解释,而不是直接修改宪法的方法。这已不是安倍第一次使用这样的手法,以“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则”的过程中,其手法如出一辙。

日本修宪的焦点问题是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民众对此普遍反对。他们在和平宪法的保护下过上了稳定富足的生活,一旦解禁,日本恐再次陷入战争,这完全违背了他们的期望,甚至在自民党内部,也有很多人对解禁集体自卫权持反对态度。法务大臣谷垣祯一就曾认为,安倍以行政解释绕开修宪“操之过急”,并提出反对意见。

安倍的修宪在国内阻力重重,在国际上也遭到了普遍反对,其中亚洲国家的态度尤为坚决,美国态度暧昧。奥巴马访日期间,安倍虽就修宪寻求支持,但奥巴马在记者招待会上却对此只字未提,这种“冷处理”体现了美国对日本既利用又提防的立场,“默许”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既可以利用日本军力弥补美国军事力量的不足,同时也为日后可能出现的态度转变留下余地。

为推动修宪,安倍一面在国内鼓动民族主义情绪,一面寻求美国支持。虽然安倍祭出了种种招数,反修宪运动仍然愈演愈烈。支持率是安倍最重要的政治资本,现在“安倍经济学”效果平平,已经动摇了支持他的民意基础,反修宪运动更加剧了安倍的执政危机。而安倍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的做法,也触动了美国一直以来的担心——此次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就特意来美做解释,就意在消除美国担忧。

自民党内部还出现换掉安倍的动向,毕竟修宪是安倍及其拥趸的执念,自民党不会以牺牲执政地位为代价陪安倍豪赌。因此,解禁集体自卫权实际上已难以顺利通过,即便通过也难以持久。安倍如果以阁议形式强行解禁,或难免步其外祖父后尘,被民众赶下首相宝座(安倍外祖父岸信介在反日美安保条约运动中失去民众支持,被迫辞去首相职务)。

美国对日本的容忍是有限度的,这从美国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态度转变可窥见端倪。日本战后和平宪法本身就体现了美国限制日本的意图,而安倍修宪的最终目标则是摆脱美国控制。虽然日本承诺,这次对集体自卫权只是做最低限度的解禁,但安倍恐怕不会就此打住,一旦日本方面动作加大,美国的态度也必从沉默转向反感、乃至反对。

事实上,在日本修宪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反制作用。这些国家的反对之声,加剧了日本民众对国家及自身命运的担忧,实际上起到了强化日本国内反修宪力量的作用。亚洲各国应联合发声,在国际上形成反制日本修宪的合力。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