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6月7日至8日,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达成共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战略共识,开启了两国关系新阶段。在一年后的今天,回顾中美关系发展,共识是否巩固、诚信是否建立、新阶段是否真正开启?问号划在人们心里。
过去一年,中美保持着密切的高层交往,华盛顿高层接过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美国军方也对在“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共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表示赞同。但美方做不到言行一致,没有切实以“新型大国关系”理念约束自己,而是继续采取损害中方重大利益的行动,密集发表恫吓中方的言论,导致中美关系进入一个近年少有的诡异阶段,“战略失信”特征突出。
美国的“七宗罪”,一是执意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在中国周边强化有针对性的军事部署。二是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拉偏架,纵容日本安倍内阁内外政策的右翼倾向。三是在南海搅浑水,把问题引向中美之间。四是在网络安全问题上添是非,上演贼喊捉贼的把戏。五是在处理乌克兰危机的同时,对中国恶言相向,警告中方不得趁欧洲之乱在东亚海上推行“激进的领土扩张战略”。六是继续与达赖集团相勾连,奥巴马第三次在白宫会见达赖。七是在经贸领域重挑人民币汇率问题,继续歧视希望进入美国电信基础设施市场的中国企业,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也未见实质性的放宽。
奥巴马政府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心口不一有深刻的战略和国内政治背景。从东亚战略安全环境看,美国认为新一届中国政府对外采取了咄咄逼人的政策,在东亚借领土海洋问题“展示实力”、“改变现状”,意在破解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将美国的军事力量排挤出西太平洋地区。美国必须对中国战略态势的转变有所回应,口头警告与军事准备并举,总之是不能给外界留下“示弱”的印象。
从美国国内看,奥巴马政府执政的核心任务和优先重点仍是创造就业、提振经济和扩大医保改革成果,极不希望对外卷入军事冲突,要求在降低开支的基础上加强国家安全。类似心态曾见于上世纪50年代初艾森豪威尔接任总统后的美国外交,是催生对苏冷战政策的重要思想根源。但奥巴马政府试图在单边主义和孤立主义之间走出一条中间道路的作法并未得到广泛理解,反而成为美国对世界丧失控制力的标志,在美国内被批“软弱”,在国际上引发盟友对美“保护能力”的质疑。随着中期选举的临近,奥马政府开始刻意展示外交强硬,同时展开宣传攻势阐述其对外政策理念,这是近期中美摩擦激增的一个不可忽略的背景。
最重要的是,中美实力对比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彼此国力差距快速缩小。中国处在不可阻挡的强势上升期,对美经济、制度、道路、文化和战略自信急剧增长,美国则进入一个长程衰落轨道,越来越不能为所欲为。中美之间正在酝酿攻守易势,这种攻守易势在中日关系中是过去完成时,对中美关系是现在进行时,必然要在美国内心激起巨大涟漪,直接影响其处理涉华问题的行为方式。
奥巴马政府接受“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提是推进“亚太再平衡”。这项战略尽管在出台前缺乏充分论证和细致推敲,但仍反映了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和政治权力中心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这一重大趋势的准确把握和超前应对。美国仍未想好该如何系统性地应对中国崛起,但她知道中国不是前苏联,并不准备把冷战模式引入中美关系。离卸任只有两年多时间,奥巴马政府已来不及出台新的对华政策,其处理涉华问题的现实主要特征是危机管理而不是战略谋划。
美国的问题就在于其无意放弃自上而下俯视中国的心理优势,不能跳出权力博奕、你输我赢的范式理解中美关系,对中方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理念将信将疑,接过了外壳没有接过内里。美方也不屑深入了解领土主权完整对中国这个数千年农业立国并曾饱受外敌欺凌的大国意味着什么,不能冷静、客观看待东亚海上出现的问题,而是将中方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努力作了扩大化的战略性解读,进而作出过度反应。
一年来中美关系的跌宕起伏恰恰反映了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必然要面对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对这种艰巨性和曲折性事先缺乏估计,就是对中美关系不够了解。细数一年来的两国摩擦,绝大多数其实并非新问题,但舆论的渲染却相较过去严重,“放大镜”效应值得深思。
事实上,在中国国内和国际上,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理念始终存在认识误区。有人把“新型大国关系”当作中美关系的现实状态而不是努力方向,在媒体上低水平地大加吹捧,导致人们对中美关系期待值过高,两国发生摩擦时心理承受力又显著降低,舆论环境在短时间内反复经历大起大落,调门朝秦暮楚。有人歪解中方提出“新型大国关系”的动机,用陈旧的帝国思维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解读“新型大国关系”,认定中国就是要在战略上与美国平起平坐、分治太平洋。日本更是视“新型大国关系”为战略挑战,在中美之间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
以上两大误区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事业的消极影响很大,需要引起外交操作和学术思想层面的足够重视,深入思考如何准确透彻诠释、合情合理宣传“新型大国关系”理念的问题。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理念的最重要意义就在于“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是一项划时代的工程,成则引导大国关系架构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败则陷世界于对抗冲突的深渊,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只是开了个头。不能因目前出现的一些波折就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理念产生怀疑、丧失信心。应当承认,支撑中美关系总体稳定发展的一系列主要因素仍在起作用: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没有变,中美两国利益深度交融的事实没有变,双方在诸多国际地区问题上的相互需求没有变,中美关系稳定性赖以存在的国际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变。这些“不变”足以牵制消极变因,确保对话合作继续是中美关系的主流。
在庄园会晤一周年之际思考今后的对美工作,必须以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为一以贯之的主线,持之以恒做工作。有关工作应兼顾眼前和长远,体现三个“着眼于”。一是着眼于2014年余下六个月的中美关系,抓住七月即将在北京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11月奥巴马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契机,重启中美深度沟通,止住螺旋下降势头,将两国关系扳回稳定发展正轨。二是着眼于2016年美国大选之前的中美关系,争取多做一些事情,推动美方突破一些“心障”,与中方共同努力充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识,使之成为奥巴马政府一大“外交遗产”。三是着眼于2016年美国总统换人、政府换届之后的中美关系,搭建通向未来的桥梁,将共建“新型大国关系”事业引向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