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李掀起的反腐风暴,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超出了大多数人预料。这一风暴,不仅打打“苍蝇”,也打“老虎”。政界“老虎”,军中“老虎”,企业界“老虎”,一个个接着落马。外界原来的问号,变成了惊叹号。被打的“老虎”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毫无疑问,反腐风暴是值得肯定的。腐败已成中国的心腹大患。正如习近平在不同场合提到的,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
但是,在反腐风暴中,我们观察到中国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最主要的就是抓经济之手,有变软的迹象。表现在经济增长上,就是经济增速滑坡。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速出现了下滑。一些分析人士将经济下滑与反腐挂钩:在各级官员中,在反腐的高压下,出现了懈怠与观望:做多错多,不如不做不错,明哲保身。美林银行曾经发布了一份报告,称一些未涉及贪腐的官员,不敢开展建设项目,而是把公共资金存入银行,因此出现了大量的财政结余。专家认为这相当于减少了财政支出。再有,就是中共禁止公款消费等指令,吃喝风被遏制,使得国内消费锐减。
据报道,政府领导人对懈怠现象极为不满,在各种场合、各次会议上严词斥责。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在西方媒体中,出现了反腐代价论:美林银行的上述报告称中国政府要为反腐运动付出超过1350亿美元的经济代价。差不多相当于孟加拉国整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将导致中国去年经济增长减少0.6至1.5个百分点。我们认为, 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腐败不是经济的润滑剂。正相反,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毒药。
回首当年“亚洲四小龙”,在经济起飞前,香港与新加坡都经历过腐败高发期。正是强力反腐,使得其经济走向正轨。新加坡在独立前,贪腐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被联合国官员视为“即将崩溃”的国度。香港腐败更是尽人皆知。但后来,香港建立廉政公署,扫荡在警界、政界的污泥浊水。香港与新加坡都被誉为世界上最为廉政之地。正是在这大背景下,香港和新加坡迎来了经济起飞,成长为“亚洲小龙”。可见,反腐与经济完全可以比翼齐飞。
以腐败推动的经济,推动出来的只是虚假的繁荣,病态的经济。这样的经济,迟早要出大问题。如“项目推动型”经济,许多官员们上任后最大的冲动就是在任期内干大工程。一是为树立政绩丰碑,作为升官的资本。二是可以利益均沾,鸡犬升天。再如“吃喝推动型“经济,养肥的是用公民纳税的钱财胡吃海喝的官员们。
反腐,使得官员之手不敢乱伸,背后就是政府之手不能乱伸。在遏制腐败作为经济刺激源之后,如何去寻找新的动力?这就是建立规范化的、法制化的市场经济,营造一个稳健的可预期的商业环境。官员不敢受贿,企业家不需要行贿就能办成事,大大压缩寻租的操作空间。同时,在政府投入方面,从“项目推动型”经济,转向民生驱动型经济。加大社会福利、社会公平领域的投入。
中国目前还非常需要经济的充分增长。一旦经济出现滑坡,许多问题就会难以解决。如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民生建设与公平社会建设的需要。要扭转前段时间贫富悬殊的社会,必须加大社会投入。如果经济出了问题,反腐的成果也会难以维持,社会的稳定也难以维系。因此,抓经济只能硬,不能软。对于官员的懈怠与不作为,一定要敲警钟:你不干事,就得下去。尸位素餐是行不通的。
当年,邓小平多次说过,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两手都要硬。如今,中国面临的局势是,反腐败与抓经济,两手都要硬。这是政治与经济的辩证法,这也是发展与改革的辩证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