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29日在北京签署协定,这标志着亚投行向正式“开张”迈出了关键一步。
根据协定内容,中国以297.804亿美元的认缴股本和26.06%的投票权,位居亚投行第一大股东和投票权占比最高的国家。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但随之而来的挑战则是北京如何领导好这个复杂的多边组织。
从中国2013年10月发起亚筹建投行起,它便一直非议缠身。以美国为首的国家质疑亚投行在“治理能力”、“环境标准”、“公平竞争”、“贷款规则”等方面“短斤缺两”。2015年3月起,随着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加盟”,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亚投行会不会低标准”的担忧。中国官方也承诺,亚投行对腐败、欺诈等行为持零容忍态度,并执行严格诚信与反腐败政策及规定。在这个背景下,“协定”终于顺利签署。
除保证亚投行是一个高标准机构外,中国还有一些创新性制度设计。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开行)长期存在政治博弈、繁琐审核,拖延了启动项目效率。中国则把启动项目的高效率带到亚投行。29日签署的协定明确表明,董事会为非常驻,但将定期召开会议就重大政策进行决策。这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之举,显然有利于避开了世界银行、亚开行决策方面的弯路。
世界银行已运营70年,亚开行也有50多年历史,即便它们有一些诟病之处,但更有着独特优势。两家银行都组建有智库机构。借助学者们研讨思辨,为其提供更具发展思维的智力支持。这样的对外援助开发政策,往往更具前瞻性,可持续性。这对亚投行来说是一种参考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