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名官兵,500多件地面装备,200架军用飞机……中国举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阅兵仪式!”3日的阅兵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也引来各种不同的解读。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庆祝和平的展示,但它实际上是向西方展示中国的崛起,并对美国发出强烈警告。”英国《金融时报》这样说。西班牙《世界报》报道称,9月3日的阅兵是中国重申其“大国地位的一刻”。中国将甩掉“历史屈辱带来的受害者心态”,强化国家自尊意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自信。
俄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在推特上发文称:“举行阅兵式,中国不仅仅庆祝过去所取得的胜利,也是在庆祝现在获得的成就。这也是向世界发出一个关于中国在21世纪打算占据何种地位的信号”。《纽约时报》3日称,习近平当天检阅部队所乘坐的汽车,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骄傲的象征。
当天,日本要求中国不要总关注“不幸的历史”,而是“向前看”。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对媒体表示,他对中国阅兵一事“无可置评”,但又称“战争结束已经70年了,希望中国能够具有前瞻性地应对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而非总是关注自己不幸的历史。”
不过,英国《卫报》当天发表了与日本当局截然相反的观点:“回顾过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有吸取了战争的教训,才能向着一个更光明的未来前进,这才是北京这次阅兵的主要目的”。《卫报》记者当天从北京发回的这则报道称,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和牺牲,被广泛认可。世界人民感激并同情中国所经历的那些苦难。而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过去都是被低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