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中日韩自贸区启迪美中   [1805]
  中国必须夺回南海问题主动...   [1769]
  美中发展C2关系,不妨从...   [1814]
  南海博弈:中国要用实力赢...   [1154]
  留学安全频亮红灯,学会自...   [2623]
  建立“阳光政治”系中国改...   [1857]
  两党对决开打 奥巴马略占...   [2542]
  中国通胀警报远未解除   [1924]
  增进劳工权利不应止于富士...   [2251]
  温州试验:中国民资“出海...   [1815]
  转型是对香港新特首的最大...   [3284]
  颁发华侨华人证呼声值得考...   [2083]
  谨防中国改革被潜规则扭曲   [2891]
  美国选战缠斗,还是经济制...   [1382]
  林书豪的成功故事超越族裔   [3187]
  “好莱虎”东扩:美中都会...   [2706]
  中美关系始于有历史感地“...   [1438]
  习近平访美:指向未来的定...   [1963]
  使用否决权:一切应从国家...   [1725]
  美军盯紧亚太 中国何以应...   [2107]
抗战纪念向世界宣示中国大国地位
来源:侨报网      编辑:社会事物评审新闻中心     时间:9/3/2015      点击次数:6286

9月3日, 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及阅兵式在海外华人的期待中隆重登场。 铁流滚滚,军威鼎盛。这是一次对胜利的庆祝,对和平的期许,也是一次对未来的展望。

9·3阅兵,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作为当代中国乃至当今世界的一大盛事,49个国家的领导人或其特使、代表应邀出席阅兵式,31个国家的军队观摩团也莅临阅兵式,体现出这次纪念活动和阅兵是一次中国走向大国舞台的一次宣示。

中国此前的历次阅兵都是“国庆阅兵”,主旨在于纪念建国,不具有国际意义,而这次的阅兵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一次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的阅兵式。从国际角度审视此次抗战纪念和阅兵,首先要注意其时间的选择,在9·3纪念抗战胜利区别于西方国家普遍将8·15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日,这个日期的选择,表明中国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远远超越了在世界大战中作为盟国之一赢得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9·18事变”,远远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全球爆发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抗日战争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包括日本在内的全部外来侵略的延续和总结,因此,中国抗战不止是一次战争的胜利,更是使中国从近代的衰落走向当代的复兴的“凤凰涅槃” 的转折点。

9·3这个日期的意义就在于向全世界郑重宣示,中国的大国地位不仅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跻身于“四大盟国”,还因为中国在近代历史上对殖民势力进行不懈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中国是现代国际秩序的主要缔造者和积极建设者。

作为中国的第一次具有国际意义的阅兵,在世界各国面前展示信心和力量无疑是主要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虽是“四大盟国”之一,然而中国是一个弱国,当时中国的“大国地位”是底气不足的。

70年过去,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 今天的世界也并不太平,这时更需要中国承担起维护国际秩序的重任,如果中国仍像当初那样积贫积弱,显然是无法承担与自身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的。这次阅兵正是要向世界展示,经过数十年发展之后,中国已经具备了做负责任大国的实力,而一个有“义”也有“力”的中国的存在对整个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来说是有利且必要的。

实际上,9月3日的中国已经成了一个世界外交的大舞台。这次活动, 有俄国、韩国等这样的主要国家躬逢其盛。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年共同抗击日本的盟国,如美、英、法等西方国家,至少没有派元首级人物参与。日本作为战败国,也没有表现出对此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这充分显示,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十分复杂。中国走向大国之路,还面临诸多挑战, 还任重道远。

美英等国没有参与中国抗战纪念,就失去了一个重温历史,面向未来的机会。背后的考虑,主要是出于维护美日同盟,遏制中国崛起的意图。但这样一来,就失去了一个改善关系的建设性的契机。

但另一方面,假如将阅兵发出的信号,理解成中俄结盟,对抗美英,则是片面和危险的。 世界不需要再一次冷战,更不需要一次热战。美中关系还是斗而不破,习近平即将展开访美,美中关系还是有改进的广阔空间。

在9·3讲话中,习近平反复强调和平, 敦促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他并宣布中国裁军30万。这也表明,中国并不是要在世界上另起炉灶,而是要在现有体系中扮演建设性作用。

中国走向大国之路是不可逆转的,但注定了要筚路蓝缕,充满挑战。 这就需要各方展现大智慧,大格局。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