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国外汇储备环比减少了430亿美元,比8月940亿美元的降幅大幅放缓,资本流出态势似乎被遏制,但这并不能说明,央行减少了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
据彭博报道,根据央行资产负债表,央行和商业银行8月在岸远期持仓增至678亿美元,这一数字是今年前7月平均值的五倍。按照招商银行和高盛的说法,这些仓位是央行支撑人民币同时不立即耗损外储的三步走策略之一。
以往,央行标准的干预模式是卖出美元买入本国货币,但这次,中国的大型国有银行在外汇互换市场借入美元,在现货市场抛售美元,并与央行达成远期协议以对冲这些仓位。
彭博援引花旗10国集团外汇策略主管StevenEnglander表示,“如果你能在不减少外储的情况下干预市场,那么这看上就去好很多。”
下图来自彭博:
通过衍生品干预市场可以实现一箭多雕:
不会立刻降低外汇储备。
帮助缓解投资者情绪。毕竟大家都盯着外储数据,数值下降太多容易引起资本外流恐慌。
央行不用抛售美债筹集美元。
高盛报告中还注意到外汇占款与外汇储备两个数据的分化:
9月份整体银行系统(央行加商业银行)的外汇占款下降约1,200亿美元(降幅高于8月份时的1,150亿美元)。这一降幅明显大于央行此前发布的外储余额/对外金融资产的降幅(分别为430亿美元和420亿美元)。
这表明,银行可能运用了自己的现汇头寸来部分满足外汇流出需求,尽管银行可能通过与央行达成远期协议将整体外汇头寸保持均衡的水平。
这种干预手法也不止中国央行在用,亚洲央行似乎都喜欢这么操作。高盛提到,8月韩国、新加坡、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远期仓位增至225亿美元,而之前一个月的数值是65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