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专家点评:中国核安全观体...   [7049]
  金山毒霸导致大量Win7...   [9764]
  乌克兰军队为何在危机中鲜...   [8126]
  米歇尔访华,开创中美外交...   [5337]
  普京为何如此强硬向美欧、...   [6223]
  环球时报社评:俄罗斯这次...   [6746]
  基辅血腥场景促美欧反思“...   [7041]
  报告显示:中国的海外形象...   [4979]
  两岸走近源于感性成于理性   [6337]
  互联网“去美国化”:欧美...   [7013]
  日本欲拥核是搬石头砸自己...   [6033]
  克里“重返亚洲”要啃硬骨...   [7950]
  鲍卡斯出使中国有何“战略...   [6634]
  美国应对中国崛起:平衡不...   [7148]
  欧盟须调整能源与气候政策   [6398]
  QE不能代替稳健财政   [7414]
  全球贸易和增长关系日渐脱...   [6851]
  中国对日舆论战要“快、狠...   [7207]
  民进党抛出大陆政策风向球...   [4729]
  习李求解中国经济六大难题   [6605]
  中国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   [8442]
  美国签证申请表上为何尽是...   [6039]
  空识区交锋 中国赢得一役   [7114]
  美脱贫新方法:高中教育结...   [8106]
  WTO科技协议谈判 中美...   [5231]
  中国改革谨防“图一时之快...   [6407]
  消融伊核问题之“冰”仍需...   [6318]
  中国周边外交打造“命运共...   [7334]
  日俄防长会前俄展军事肌肉...   [5489]
  “奥巴马医改”为何不讨喜...   [6206]
中国制造业放缓,焉知非福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社会事物评审新闻中心     时间:12/5/2015      点击次数:6597

中国在上个季度实现了近7%的年化增长率目标,但数字无法告诉我们全貌。中国的经济困境远没有过去。
 
中国官方的制造业活动指数再度大跌,降至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有些投资者预计中国政府为此将推出更多刺激政策,这种可能性在亚洲各地股市引发一波乐观情绪。但刺激性的经济处方或许是错误的。
 
毫无疑问,中国制造业遭遇了强大的逆风。正与产能过剩问题做斗争的生产商,如今又面对着需求疲弱。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正在加剧通缩压力。
 
过去35年,制造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力,带动新兴中产阶层崛起的引擎。投资占到总需求的一半,所以投资放缓使政府要实现已经调低的7%增长目标也加倍困难。
 


北京方面明显倾向于再拿出一个全面刺激计划。今年,中国央行已6次下调官方贷款利率,无疑也将出台进一步的货币宽松政策。这将让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能够继续享受投资盛宴。
 
此外还传出了采取新一轮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风声。地方当局已采纳了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开支目标,政府正在快速审批建设新房屋和工厂的申请。
 
财政刺激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至于这是不是正确的措施就不好说了。眼看着制造业形势糟糕,人们忽视了服务业的悄然崛起,它帮助抵消了其他经济部门下滑的影响。上个月,中国服务业PMI指数升至53.6。其他方面的迹象也表明内需正在上升。房地产销售已出现复苏,房地产热时期建造的成千上万的公寓开始入住。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声称要推动经济再平衡,由出口和投资驱动转向消费拉动。那意味着,增长引擎从制造业切换到服务业。这样的历史性转变在制造业没有相对放缓的情况下是几乎不可能的。北京方面不应一看到工业部门感冒就把手伸向医药箱。
 
没错,中国希望实现的大规模转型绝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共官员有充分理由担心经济放缓及其对就业的冲击。中国的体量和在全球的重要地位意味着,中国的稳定不但对本国领导人、而且对世界都是至关重要的。
 
北京方面必须着眼于长期目标。一看到市场有恐慌迹象就赶紧刺激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是错误的。财政政策如果是以鼓励国内消费为目标,那倒也不坏。但是,不应发誓建造又一条无果之路,投资应当被引导向清洁能源领域,中国在这个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样,在资金外流之际,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对于抵消中国市场的流动性紧缩可能是必要的。但是,希望利用宽松货币政策来解决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将是错误的。
 
制造业活动的最新数据令人悲观。不过,中国看似典型周期性下行的放缓,很可能正是人们期待已久的经济再平衡。转型是痛苦的,但每一步都是值得的。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