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分析:中非经贸合作进入调...   [5956]
  中国制造业放缓,焉知非福   [6597]
  打赢气候战争,中国责无旁...   [7311]
  东盟应推进一体化   [6772]
  俄空军炸了“东伊运”,但...   [8550]
  中国央行干预人民币出新招...   [7580]
  美国不想真心谈?美欧TT...   [7362]
  习近平访英,中国外交史上...   [6520]
  评论:“十二五”给“新常...   [5308]
  中国军事干预叙利亚应为无...   [6772]
  与日本敞开斗对中国战略上...   [6305]
  何处安放李家的城?李嘉诚...   [6519]
  论“特殊关系”对美国的必...   [7859]
  中国外汇储备真的充足吗?   [7097]
  裁军30万,显中国和平诚...   [4729]
  世界热议中国阅兵:展现中...   [4413]
  抗战纪念向世界宣示中国大...   [6286]
  新兴市场开始分化   [7443]
  欢迎赖斯,中国别被美社会...   [6742]
  拜登若参选,拿什么PK希...   [6994]
  非金融企业支撑美国股市上...   [8516]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有着更大...   [7694]
  中国信贷和股市盛宴何时到...   [5962]
  菲律宾自派高官团赴海牙争...   [5382]
  如何评估中国崛起的战略影...   [6552]
  希腊危机, ”福利国家“...   [7341]
  亚投行如何才能更高效?   [6252]
  中国“蚕食国资”现象猖獗...   [8339]
  中国“一带一路”落实亟需...   [8355]
  中国提高核武战略预警意味...   [7061]
最经折腾的美国,能承受多少分裂?
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社会事物评审新闻中心     时间:8/17/2017      点击次数:6511

  因为越来越多CEO为抗议总统讲话退出白宫的两个商界顾问委员会,特朗普总统星期三宣布解散了那两个委员会。美国社会的价值分裂在加深。

  针对夏洛茨维尔市的暴力事件,特朗普总统到星期四为止做了四次表态,而这四次表态的基调是有差别的。他显然想尽可能弥合分歧,让冲突大事化小,但结果显示他失败了。特朗普总统本人被当成了这场价值冲突的一部分,这会严重削弱他领导美国走出这场内部冲突的能力。

  从中国社会的角度看,美国当下的价值分歧非常惊人。美国社会能够一边承受这样的冲突,一边保持着“正常运转”,这算是美国特有的社会风貌吧。
  不少中国人看到这几天美国社会里砸雕像、在林肯纪念堂上“写反动标语”,觉得有点像“破四旧”,还有人说美国在搞“文革”,它们是半开玩笑的调侃,但也反映了今日美国在中国人眼里的“不正常”。

  从夏洛茨维尔市发端的冲突不是简单的种族冲突,而是更广义也更深刻的价值对立,其中的一个阵营都是白人,而另一个自由派的阵营则包括了各个种族的人。这样的分裂和混乱即使发生在别的西方国家,也有可能对国家运转造成灾难性打击。美国不能不说是西方世界中最经得起折腾的国家。

  然而美国出多大事都“没事”,大概也是有条件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族冲突严重蔓延,但美国当时国力大体处于巅峰时期,主流社会信心高涨,面对苏联挑战的团结远远压过因内部矛盾产生的分裂。美国那时朝哪里走很明确,种族或政党斗争并没有导致主流社会在一些基础共识上的动摇。

  如今全球力量格局的缓慢变化逐渐侵蚀了美国社会的整体信心,它必然会伴随这个社会对问题承受力的同时下降。在人心溃散的时候,总统本应是凝聚共识的“核心”,但现在,总统似乎成了矛盾的最大源头之一。他对夏洛茨维尔市的冲突不表态不行,表态了又始终遭受抨击。

  实际上这是美国体制性缺陷的一次集中发作。美国的体制鼓励争议和冲突,因为它有一个国家最高共识永远都会存在的假设。美国的国家目标是正义的,制度是最先进合理的,整个国家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这些信念可以提供社会表面分裂之上的超级共识,但这些信念需要现实的不断验证和支持,不能出问题。

  一旦这个逻辑链条出了问题,社会的表面分裂就会朝更加深刻的对立逐渐转化,看上去与过去发生过的差不多的事,所带来的冲击就不一样了。美国似乎就处在这种让人一时还看不太透、但已经带来了糟糕预感的变化中。

  中国社会对社会矛盾可能的扩散一般不采取放任态度。这个国家历来谨慎,主张防微杜渐,事情一出苗头就开始重视了。也许是中国漫长历史上的各种教训太多了,我们的社会团结建设一刻不敢放松,中国也不会随便检验社会承受力的极限,我们更喜欢政治上稳健、宽裕的感觉。

  中美是差异很大的两种文化和两种体制,两国都会遇到问题,都必须要承受和解决它们。是玩放纵冲突的很悬的平衡,还是把“和”当成社会治理的座右铭,这的确是殊为不同的政治哲学。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