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香港,请给民主留下更广阔...   [6894]
  中美战略互疑将恶化南海局...   [7956]
  中美军方过招 斗而不破   [7312]
  外国专家:美不想迅速打垮...   [7535]
  中俄走近,并不意味着与美...   [7465]
  深化中俄友谊 共创广阔前...   [5739]
  中国无需加入QE俱乐部   [6504]
  中国为什么需要“改革促进...   [7319]
  英国:大选之后就“脱欧”...   [7664]
  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开启...   [7032]
  历史如镜 扶持日本美国最...   [6217]
  “一带一路”的巨大挑战不...   [8387]
  命运共同体——中国的理念...   [6392]
  英国并未从全球事务中撤退   [7210]
  “新常态”下的中国央行转...   [5219]
  加入亚投行 美国因因循而...   [6628]
  美国“韬光养晦”战略渐显   [7873]
  中国资本进军美国,勿忘“...   [6843]
  印度制造被基础设施拖了后...   [5915]
  一带一路倒逼中国外交决策...   [8307]
  中国版“工业4.0”言之...   [5436]
  美中关系集中释放企稳信号   [7258]
  美国须慎用金融武器   [8361]
  加拿大撇开美国打造美洲人...   [6843]
  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为何迟...   [5904]
  法德首脑赴俄是欧洲感觉到...   [7451]
  日本演练沙漠战为哪般?背...   [6103]
  麦肯锡称中国债务与经济规...   [6208]
  《经济学人》公布2015...   [6746]
  叙利亚危机缘何由“打”变...   [6471]
中美关系始于有历史感地“做朋友”
来源:侨报      编辑:社会事物评审新闻中心     时间:2/14/2012      点击次数:1438

在这个美中结构性矛盾看似难以调和的时刻,一种变革的信息已然展露,其方向直指未来,超越现在,超越矛盾,两国领导人必须站在50年、100年,乃至历史的高度来建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侨报2月16日社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14日,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明确表达了开创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信心与决心。


在这个美中结构性矛盾看似难以调和的时刻,一种变革的信息已然展露,其方向直指未来,超越现在,超越矛盾,两国领导人必须站在50年、100年,乃至历史的高度来建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尽管中美在人民币汇率、投资环境、地缘政治、军事、人权等方面依然存在重大分歧,在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但正如习近平所说,排除干扰“做朋友”是中美唯一正确选项。如果这确实是“唯一正确选项”,有什么分歧能阻挡中美关系的进展?


善学习、善读书并以中共中央党校校长身份动员全党学历史的习近平,此行恰逢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之际。向历史致敬、向中美关系奠基者致敬是这趟行程的应有之义。


所以,习近平此访第一场正式活动就会见了多位重量级的美国前政要:前国务卿基辛格、奥尔布赖特,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布热津斯基、伯杰,前财政部长鲍尔森,前劳工部长赵小兰……他们是中美关系不同历史阶段的见证者,他们本身就书写了中美40年的冷暖变迁。而这40年中最大的启示是,不管如何起伏动荡,中美关系必须始终保持不断前进的发展大方向。


至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尽管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经验可鉴,但“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正如习近平所说,“中美双方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维护和发展好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不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建设积极合作关系树立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典范。”
既然“做朋友”,平等轻松的氛围就是必然。


《纽约时报》15日在头版全面报道习近平华盛顿之行时说,习近平和拜登副总统就一系列相互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开诚布公的讨论,虽然议题严肃,但会谈中也不时传出笑声。而《华尔街日报》称,习近平与美方会谈时并不拘谨,神态轻松,且旁征博引。习还“先后引用了英国哲学家培根和美国作家贝拉米(Edward
Bellamy)的名言”。


既然“做朋友”,实事求是的交流就是必然。在华盛顿,习近平并未回避台湾、西藏、人权等美方一直向中方施压的议题。他甚至引用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话“衡量朋友真正的标准是行动而不是言语”,并指出,纵观人类历史,人权事业的发展始终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美两国可以继续开展对话交流。


而爱荷华小镇、洛杉矶的行程,也从不同的层面丰富了“路在脚下”的涵义。习近平重访27年前他居住过的爱荷华小镇家庭,到洛杉矶看湖人队球赛,及签订270亿美元的采购大单,到学校与孩子们交流……这些行程安排不仅仅诠释了“密切人民交往,扩大务实合作”的内涵,更透露出在民间已“做朋友”的本真体现。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当年决定和中国建交,是因为利用中国市场可以支持美国经济持续增长100年。今天的美方领导人,能否着眼于美国经济持续增长100年的高度,来看待中美关系?


在以“泛大西洋体系”建立战后50年繁荣基础后,如今,美国已经高调宣示将战略重心移向亚太。面对欧洲陷入危机、亚洲地区平均经济增长率达7%以上,这个选择是当然之举。但今天世界与亚太的局势,与战后的欧洲有极大的不同。美国已经失去了当年独大的实力,而今天的中国,也不是当年的俄国。这决定了“泛太平洋体系”决不能复制“泛大西洋体系”。如何从中找到美国未来50年的利益增长点,考验美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我们期待,中美两大国能够始终抓住共同利益这一主线,从有历史感地“做朋友”开始,以“后启来者”的创造性走出一条大国之间和谐相处、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新型合作伙伴之路。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