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余翔:美...   [7238]
  若英国硬退欧 德汽车业供...   [7920]
  瑞典:从“纸币先驱”到“...   [8459]
  2017广州《财富》全球...   [7161]
  英媒:全球百万富豪人数创...   [7862]
  管理NGO,美国是“州官...   [7327]
  日本强军步子迈得很大,必...   [7042]
  金砖合作机制已成完善全球...   [7441]
  中巴第二阶段自贸谈判为何...   [7220]
  最经折腾的美国,能承受多...   [6511]
  美俄互怼加剧下的中国战略...   [6883]
  朝美关系正走向历史转折点...   [7523]
  新航母令英国重振雄风?俄...   [8452]
  美军装甲部队开到叙利亚土...   [6083]
  特朗普以中国为贸易惩罚目...   [6856]
  英国“硬脱欧”,内外不确...   [6929]
  中国经济的三个待解之谜   [6022]
  美国企业是全球化的主宰者   [7205]
  春节东莞成中国第一空城 ...   [7029]
  美中贸易战箭在弦上 中国...   [6497]
  时隔70年 德国坦克再次...   [8528]
  人民币贬值对中国经济是利...   [8314]
  媒体称中国将重组太空伙伴...   [7515]
  回避人权法?英欲为军队“...   [5820]
  中国的南海心态需经得起“...   [4778]
  IMF:全球增长前景疲弱...   [7022]
  中国化解“萨德”危机需要...   [7074]
  新日二国为何为TPP急得...   [6415]
  美国在杭州耍大牌、玩特权   [7506]
  中国悄然拉近同柬埔寨军事...   [6348]
CPI创新低,为稳增长解压
来源:侨报 作者: 余丰慧      编辑:社会事物评审新闻中心     时间:6/11/2012      点击次数:4103

    最新数据显示,5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3%,创下自2010年6月以来的新低,并低于中国央行最新调整为3.25%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这给“稳增长”提供了宽松的宏观政策应对环境。

目前,受内外需影响,中国经济出现堪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困难,稳增长被放在了重要位置。这要求宏观经济政策包括投资政策、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等以稳增长为核心及时出台。但从历史经验教训看,稳增长、保增长、促进增长的任何宏观政策都要考虑到与其相反的一个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既要防止刺激经济的宏观政策引发经济过热,进而导致通货膨胀,更要顾忌在物价居高、通胀严重情况下出台刺激经济的宏观政策,难免顾此失彼,给通胀火上浇油。


    近年中国宏观经济一直处于两难选择中,既要处理好通胀预期,又要保增长、稳增长,这两个相互背离的经济现象使得中国的宏观手段无从下手,顾虑重重。5月CPI创下两年来的新低,下降到3%的国际警戒线,低于年初中国确定的通胀控制线4%的1个百分点,是一个非常好的经济现象,这让中国宏观政策面临的压力大大缓解,给使用货币政策手段、适度投资手段提供了空间。


    对于未来物价的走势,笔者持谨慎乐观态度。乐观表现在,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性商品的油价受国际市场影响连续两次下降,缓解了物价走高压力。


    谨慎态度则源于在CPI构成中占比较大的蔬菜价格仍处于不稳定状态:5月鲜菜价格上涨31.2%;“蒜你狠”又开始发威,鸡蛋则变身“火箭蛋”,而中国国家发改委最新表示,鸡蛋的涨势可能会一直持续到国庆节期间,从年初的3.8元(人民币,下同)上升到未来的5元是肯定的;此外,劳动力价格一直处于走高状态,仍是影响物价成本居高的因素;最后,货币政策工具宽松或将使通胀的货币因素加剧,推动物价走高的货币基础仍在。


    总体来看,未来物价推高的动力大于回落的因素。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5月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4%,创下自2009年11月以来新低。CPI和PPI双双创新低意味着内外需严重不足,工业企业生产严重不景气,整个经济持续下滑。这缘于包括投资投机性在内的总需求对经济前景不看好,而非主动调控使然。这种通缩是流动中货币不进入生产领域、不实施购买行为导致的。这些流动货币要么进入储蓄领域,要么进入民间借贷包括高利贷领域,要么购买金融机构包装发行的各种理财产品等。


    因此,目前中国应通过加大财税手段力度,适度加快投资步伐,把民间蕴藏的巨大消费需求潜力挖掘出来,拉动实体经济的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走出低迷状态,这是稳增长、既防通胀又防通缩的唯一最佳出路。(作者系大陆时事评论人)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