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美元“霸主”当得不像样   [5227]
  当代国际关系新潮流:结伴...   [7603]
  上海自贸区:中国对外开放...   [6639]
  透视美国政府关门风波:债...   [7396]
  逼停政府,共和党或自食苦...   [7016]
  “活力亚太”需要“APE...   [4853]
  政府关门会架空奥巴马医改...   [6348]
  美俄“舆论战”,美国已输...   [5592]
  克林顿支持奥巴马医改,为...   [8324]
  新民权运动呼唤华人参与   [6119]
  美国若出兵叙利亚,不会是...   [7464]
  上海自贸区:中国新一轮开...   [7305]
  美国正在埃及“踩钢刀”   [5173]
  美日印航母齐集西太,中国...   [7841]
  美众议院“2013台湾政...   [6334]
  普京收留斯诺登一举三得   [6328]
  习近平“透明”治军,彰显...   [7923]
  朝鲜战争六十周年:致过去...   [7224]
  底特律破产给族裔问题的警...   [7369]
  安倍“激情政治”正把日本...   [5441]
  中国上半年经济运行存在两...   [6082]
  埃及乱象:过程还是结果?   [6114]
  美国经济周期如何“捆绑”...   [5807]
  网络安全问题 各国应往何...   [6803]
  处理斯诺登事件,港府站得...   [4827]
  伊朗变天,变革有限   [6354]
  神十·蛟龙·航母组合展示...   [5930]
  中国的大国之路与战后美国...   [8471]
  朝鲜半岛无核化,中美对此...   [7034]
  “习奥会”与东北亚的未来   [7205]
中国二次降息,意在鼓励投资
来源:侨报 作者: 刘杉      编辑:社会事物评审新闻中心     时间:7/6/2012      点击次数:6472

    中国央行的出其不意是出了名的,政策出台的时间点常在市场意料之外。其5日宣布,自6日起,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自同日起,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个人房贷利率浮动区间不调整,金融机构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此次央行降息也有点令人意外,不过今年两次降息都发生在股市大跌的当晚,这让股评家们感到兴奋。他们宣称,这是央行为了托市而采取的行动。


    股市是实体经济晴雨表,股市下跌,显示市场不看好经济走势。央行降息选在股市大跌之日,实际暗示即将公布的6月经济数据差强人意,宏观经济急需政策刺激。央行当然不是给股市托市,只是按既定方针微调货币政策而已,顺便给股市带点礼物。


    各国经济普遍不振,降息或是全球央行应对危机的主要政策手段。5日,欧洲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同时将存款利率降至零利率水平。中国央行今年第二次下降息,也表明消费物价会继续下行,一定时间内通胀压力基本消失。更引人关注的是,央行此次同时下调了贷款利率下限,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步伐。不对称降息和利率市场化加速,让商业银行利差缩小,银行利润率增速也会降低。银行股预期不好,下半年难以带动股市大幅上扬。


    与2009年不同,今年央行货币政策特点是,更多采用了价格型工具,而谨慎使用数量型工具。就在降息前,央行连续进行逆回购,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对此,市场观点迥异,有分析师认为此举表明降低存准率可能性增大,也有分析师认为,增加逆回购,恰恰说明央行谨慎使用降低存准率方法,笔者倾向后者。


    中国目前经济下滑,有外需不振原因,也有内部结构调整原因,但实际都是结构性问题,仅靠大规模刺激无法解决问题。央行最好办法就是长短兼顾,一方面稳定广义货币M2增速,这主要通过控制存准率实现;另一方面降低企业负担,刺激企业投资,这主要通过降息实现。


    央行在降息同时,更加速了利率市场化,这更有利于银行体系改革加速,让资金配置更市场化。


    市场也应注意到,央行强调坚持对住房贷款实行差别化利率政策,严格抑制房地产投机活动。降息无疑会刺激消费者住房需求,而成交活跃,也会鼓励开发商增加开发投资。1至5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3532万平方米,降幅比1至4月份缩小0.6%。短期住房开发投资已经回暖,表明开发商正在接受利润率平均化现实,住房供需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变是正确的。由于房地产市场受预期影响较大,同时更容易获得利益集团操控,因而政府应该坚持限购政策,避免房价借利率下调之际出现报复性反弹,进而导致市场失控最后崩盘。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了2009年的过度刺激后,中国政府已经对宏观调控方式进行了反思,目前货币政策调控更显精细化,这有利于兼顾长期经济结构调整和短期反周期利益。央行的成熟表现,也让人有点意外。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