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涨工资最幸福”的启示   [7094]
  要“幸福”,先扫拦路虎   [5537]
  三一状告美国:中企不能再...   [7248]
  收入分配改革须靠民众   [7258]
  中国增资IMF,应防份额...   [6847]
  不仅要为痴呆症正名 更需...   [4524]
  星巴克的“大瓷大杯”   [4582]
  堕胎背后,是失败的性教育   [6952]
  幸福,不是问出来的   [6085]
  高速路拥堵: 世上没有免...   [5832]
  大陆:节假日要休假更要休...   [4263]
  购物卡实名制乱象背后:单...   [6423]
  大陆应谨防妖魔化“捐精”   [6275]
  大陆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3143]
  中国教育去行政化要落到实...   [4762]
  默克尔为何主张紧缩救欧洲...   [7305]
  面对强悍的360,百度真...   [9374]
  西安大造人工湖 “重回盛...   [5212]
  中国签证新规无碍华人身份...   [7204]
  游客行为事关国家形象,政...   [6371]
  中国人别对房产税寄望过高   [5029]
  是时候重温奥林匹克精神了   [3974]
  “扶老人恐惧症”之解   [2584]
  中国外储会在5年内耗尽?...   [7438]
  让球沉疴,该休矣!   [3967]
  中外合作办学 大胆前行   [6018]
  中非交流,企业先行   [6431]
  华人应如何看待种族歧视问...   [2759]
  救救“道德落水者”   [4693]
  中粮食浪费何其惊人   [5938]
大陆:节假日要休假更要休闲
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10/1/2012      点击次数:4263

每当节假日来临,中国各大旅游胜地往往会“沦陷”——人多、车多、垃圾多难以避免。此次中秋和国庆相连带来的“超长”假期,更加剧了“三多”盛况。在此现状下,有钱有闲并不能带来高质量的休假享受。

满眼皆人,何来观景?据媒体报道,北京故宫、厦门鼓浪屿等知名景点在长假刚开始时,游览人数就纷纷创下历史新高。不仅景区外“黄牛”横行,抬高票价,能够进入景区的游客也是“苦不堪言”。以鼓浪屿为例,曾有专家测算,其最佳游客容量为1.7万人,较佳容量为3万人,拥挤容量为5万人以上,但国庆当天,这个小小的海岛上挤入了10多万人。

人多自然车多,往哪停?长假初,各地因高速路免费引发的拥堵问题,让不少人出行“添堵”,而这才刚开了头。由于车辆蜂拥而至,各景区停车场明显超负荷,导致景区周边的黑停车场顺势而起,收费漫天开价。

拥挤的人流以及混乱的秩序,必然对景区旅游质量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脚下垃圾遍布,如何接地气?北京天安门地区在中秋节和国庆节两天就收运垃圾7.9吨,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5%。而在海滩度假胜地三亚,中秋夜过后,3公里的海滩上遍布50吨生活垃圾,当地管理机构出动600多人清理了2个多小时才清理完。

度假本该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人们利用假期游览大好河山,参观文化古迹,放松心情,但如今中国人倒累出了“节日病”。人多是不可避免的国情,但人多不是脏乱差的理由:2011年全球参观人数最多的艺术博物馆非法国卢浮宫莫属,其参观人数达到888万人次,平均每一天的参观人数都远远超过故宫刚刚创了新高的18万人次。但卢浮宫并没有被人潮降低品质。

就参观者而言,如果每位公民能够做到“从我做起”,少开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把垃圾带回家”,不仅可以保持街道美观,还能降低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成本。

同时,管理者也应反思造成如此现状的规划方式。假日的意义远不是假日经济所能代表的,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民众对“休假体验”有更高的需求——旅游不仅是花钱看景,还应获得休闲和精神享受。现行的粗放型假日消费模式及管理观念必须提升。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