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微信收费之争当回归市场   [3959]
  中国股市改革红利何在?   [6983]
  非典十年,救赎仍未完成   [5213]
  牺牲亲属移民将产生“负能...   [7165]
  让暴行曝光,欢迎为东京审...   [5737]
  一群死猪的“奇幻”漂流   [6207]
  中国楼市“亚健康”牵动世...   [7353]
  关注中国两会,期待更多“...   [7583]
  市长可以不跪留   [4792]
  扶贫特区须走出扶贫怪圈   [5109]
  奶粉限购该让谁脸红?   [7243]
  春节不要虚火要真火   [3629]
  拯救天空 中国不能再耗6...   [8075]
  油品致霾,是谁在“要钱不...   [6454]
  山口访华,中国应对展现“...   [7263]
  第二任开启 奥巴马站在历...   [5708]
  社会心态蓝皮书PK国家健...   [5719]
  开源节流是美国未来的主旋...   [6509]
  美国“对华陷阱”,无法掀...   [4618]
  突击花钱是否违规,解释权...   [7992]
  中华文化应有自己的“圣诞...   [5071]
  还有多少“官亲”在楼市吸...   [8463]
  韩国女总统“知华”未必“...   [5018]
  朝鲜放卫星 制裁有何用?   [7451]
  从两个词解读“习时代”内...   [6205]
  人民币升值难持续???   [4803]
  “房婶”生财“无间道”引...   [6059]
  华裔国会众议员的“阴盛阳...   [6423]
  怎样留住富人的消费   [6751]
  穿上“洋马甲”救不了乳品...   [4817]
星巴克的“大瓷大杯”
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10/9/2012      点击次数:4582

美国连锁咖啡店星巴克,近日入驻杭州灵隐景区。该举动再次挑动了大陆公众的神经,质疑与反对的声音持续不断。批评者认为,星巴克在灵隐寺附近开店破坏了当地的文化氛围,是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

这一幕何其眼熟。2007年,星巴克在北京故宫的门店受到了舆论一边倒的谴责,最终不得不退出。

不过尴尬的是,当民众仍沉浸在“成功保卫传统文化”的喜悦中,故宫却接连传出开设私人会所、售卖“故宫月饼”等负面消息——如果硬要说破坏传统文化,最该打板子的,并不是星巴克。

其实静下心来看看媒体的报道便知,星巴克在杭州灵隐景区的门店开在灵隐寺外的商业街上,离灵隐寺还有1公里左右的距离,而那条商业街早就聚集了肯德基等商户。所谓“星巴克开进灵隐寺”,只是商家有意无意打的一个擦边球而已。

星巴克能不能开在灵隐寺旁边?反对者的理由是“文化冲突”。这个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实则经不起推敲。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包容。比如佛教就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经过将近两千年的岁月洗礼、文明浸润后,佛教在中国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今天的中国人,已经很少将佛教视为“外来户”。同样的道理,外来文化同样可能入乡随俗,与本土文化交流融汇。公众不必对此过分担心。

至于星巴克的商业气息,会不会让佛门净土沾染“铜臭味”,这又另当别论。佛教寺院历来是远离红尘的清净之地,但从现实来看,灵隐寺已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场所,它同时也是文化景点,大量游客到灵隐寺游览,走累了到星巴克歇歇脚,也无可厚非。公众最为反对的,是文化景点的过度商业化。不只是灵隐寺,目前大陆很多风景名胜、文化遗产周边商铺林立,宗教信仰、古典文化都被明码标价。过多过滥的商业开发,使景区里只剩一个“钱”字,这才是对传统文化遗产最大的威胁。

说到底,民众担忧和反对的,并不是星巴克开在了灵隐寺旁边,而是目前各大文化景点过度商业化的趋势。大慈大悲的灵隐寺和“大瓷大杯”的星巴克,完全可以和谐共处。倒是有关管理者应该深思:如何才能找准文化与商业之间的平衡点?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