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从“养”到“用”,破解老...   [5414]
  中国:央企扎堆造地王 丢...   [7446]
  承认知识价值,干嘛还得总...   [6502]
  直升机撒钱的表象与本质   [6849]
  收取古城维护费是抓小放大   [5717]
  最心酸儿童节礼物:要反思...   [7482]
  魏则西之后,癌症免疫治疗...   [6814]
  公共律师在转型社会中的角...   [8643]
  降首付无法解决中国楼市高...   [7553]
  中国如何挤压信贷泡沫?   [6933]
  权利秩序:医疗领域的治道...   [7219]
  “唱空中国”是吓唬市场   [4782]
  川普首战折戟释放了什么信...   [6925]
  哈佛招生趋向引华人担忧 ...   [5620]
  中国房地产去库存:国家任...   [8735]
  在华跨国公司进入竞争常态   [6069]
  中国IP电影还能热多久?   [4705]
  希拉里称将寻“51区”真...   [9912]
  中国大跌休市背后逻辑:央...   [7960]
  谁是下一次金融危机的推手...   [6387]
  如何关怀经历堕胎的女性?   [5829]
  中国“垄断倒卖民工火车票...   [5178]
  靠电子商务拯救世界?   [6359]
  如果早有屠呦呦 古罗马不...   [5826]
  高校追星,勿忘尊重学术   [5847]
  不能等到用工荒才想起职业...   [7544]
  中国:端平供需,谁需调整...   [6376]
  中国房地产内部结构失衡:...   [6023]
  创业不存在好时代和坏时代   [5244]
  “共享经济”不能成“网约...   [4802]
星巴克的“大瓷大杯”
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10/9/2012      点击次数:4582

美国连锁咖啡店星巴克,近日入驻杭州灵隐景区。该举动再次挑动了大陆公众的神经,质疑与反对的声音持续不断。批评者认为,星巴克在灵隐寺附近开店破坏了当地的文化氛围,是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

这一幕何其眼熟。2007年,星巴克在北京故宫的门店受到了舆论一边倒的谴责,最终不得不退出。

不过尴尬的是,当民众仍沉浸在“成功保卫传统文化”的喜悦中,故宫却接连传出开设私人会所、售卖“故宫月饼”等负面消息——如果硬要说破坏传统文化,最该打板子的,并不是星巴克。

其实静下心来看看媒体的报道便知,星巴克在杭州灵隐景区的门店开在灵隐寺外的商业街上,离灵隐寺还有1公里左右的距离,而那条商业街早就聚集了肯德基等商户。所谓“星巴克开进灵隐寺”,只是商家有意无意打的一个擦边球而已。

星巴克能不能开在灵隐寺旁边?反对者的理由是“文化冲突”。这个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实则经不起推敲。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包容。比如佛教就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经过将近两千年的岁月洗礼、文明浸润后,佛教在中国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今天的中国人,已经很少将佛教视为“外来户”。同样的道理,外来文化同样可能入乡随俗,与本土文化交流融汇。公众不必对此过分担心。

至于星巴克的商业气息,会不会让佛门净土沾染“铜臭味”,这又另当别论。佛教寺院历来是远离红尘的清净之地,但从现实来看,灵隐寺已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场所,它同时也是文化景点,大量游客到灵隐寺游览,走累了到星巴克歇歇脚,也无可厚非。公众最为反对的,是文化景点的过度商业化。不只是灵隐寺,目前大陆很多风景名胜、文化遗产周边商铺林立,宗教信仰、古典文化都被明码标价。过多过滥的商业开发,使景区里只剩一个“钱”字,这才是对传统文化遗产最大的威胁。

说到底,民众担忧和反对的,并不是星巴克开在了灵隐寺旁边,而是目前各大文化景点过度商业化的趋势。大慈大悲的灵隐寺和“大瓷大杯”的星巴克,完全可以和谐共处。倒是有关管理者应该深思:如何才能找准文化与商业之间的平衡点?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