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长江鱼们的眼泪   [3736]
  该给“刘洋热”降降温了   [4093]
  希腊真会出局吗?   [4726]
  破除隐性歧视 华人还任重...   [3307]
  不结盟求聚力 “上合”...   [3281]
  让敬业成为习惯力量   [5603]
  官员“平民秀”为何受关注   [3859]
  不舍“小家” 才有“大家...   [1632]
  敢于承担责任的英国银行咋...   [3265]
  万达并购:美中文化交流期...   [2904]
  大学无需“造富榜”攒名   [3924]
  政策市,靠不住   [5041]
  缺乏公民意识 改“村”为...   [3695]
  要入名校,请先寄身公厕   [5436]
  中国股市应实现“四个平衡...   [6874]
  货币存量决定房价走势   [5391]
  中国人“围观病”何以百年...   [5109]
  高校减招能提升教育质量吗...   [3794]
  怎样打赢“稀土保护战”?...   [4172]
  “烟草”得奖,“科学”蒙...   [4908]
  如何跑赢“老龄化”   [3502]
  意大利赴华打假思考   [4329]
  家族企业别被“世袭制”难...   [3078]
  开放的中国需要开放的国籍...   [2316]
  学雷锋要有新意   [4518]
  成也山寨 败也山寨   [2048]
  赴港产子疏与堵   [3941]
  欧债危机给中国的警示   [1461]
  公车限行还应“限购”   [1072]
  日本为何逢“春节”就拿钓...   [2104]
不仅要为痴呆症正名 更需正视
来源:侨报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10/12/2012      点击次数:4524

只有从制度保障、医保尽责、社会共识的凝聚等层面关爱“老年痴呆症”等老年病,才能真正让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人数超过800万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某些表现,在正常人看来是可悲的。比如,他们有时会忘记自己的名字,不认识自己的配偶、子女,找不到回家的路等。他们拥有一个不是很恰当的病名——“老年痴呆症”。

今年9月,大陆央视联合多家媒体,呼吁消除社会歧视,为“老年痴呆症”正名。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生部则指,“老年痴呆症”规范名称是“阿尔茨海默病”,但由于这个名字相对专业,普及推广还需要一个过渡。坊间已有专业机构启动了申请更名工作。

媒体倡导为“老年痴呆症”正名无疑是善意的举动,名不正则言不顺。千万别小看一个名称可能带来的伤害。正如英美畅销书《不平等的痛苦》一书所警示道,“利用歧视弱势群体”来获取社会地位与优越感,正是社会排斥的根源。身居海外的华人对此应有切身体会,比如,纽约2009年立法禁用“Oriental”字眼,这使纽约成为继华盛顿州府、亚利桑那州参议会通过之后,美国又一个州禁用歧视亚裔字眼。这种更名,对提升华人的社会地位价值巨大。

不过,与名称上的有形歧视相比,现实中“老年痴呆症”病患群体所反映的无形社会问题更值得深思: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40%的痴呆患者和25%的痴呆照料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会受到排斥。另一个更令人揪心的现状是,目前仅有1%的老年痴呆患者得到专业照顾,另外的99%只能居家护理。颐养天年之时,罹患痴呆已属不幸,但更不幸的是社会责任与服务的缺失。

可见,正名固然重要,但这只是消除歧视的第一步,“老年痴呆症”已成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老年健康的“第四杀手”。如何营造人人关爱、人人尊重与理解的舆论氛围,如何拿出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是对全社会的更大考验。

令人鼓舞的是,温家宝总理12日承诺,“政府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确保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投入”。只有从制度保障、医保尽责、社会共识的凝聚等层面关爱“老年痴呆症”等老年病,才能真正让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