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日本什么都不做的职业,实...   [7503]
  阿里华为竞速新基建:业内...   [7126]
  往中国飞机:买不到的10...   [8443]
  中国新冠患者每人医疗费要...   [9719]
  中国:疫情若恶化 全球或...   [8126]
  中国龙头开发商喊活不下去...   [7513]
  疫情,世界经济带来“百年...   [8404]
  美科学家:新冠病毒“较弱...   [7963]
  中国:代购出现“关店潮”...   [6321]
  “反向春运”:不一样的回...   [7512]
  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亟需“...   [6029]
  中国家长为何集体患有“教...   [8672]
  减税降费与货币政策需协调...   [7246]
  教育类APP应向有害信息...   [6915]
  中国“人口红利”会很快消...   [6023]
  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几个国...   [6872]
  嫦娥玉兔月背漫步 月球其...   [6709]
  房产公司雇裸模宣传,低俗...   [8421]
  中国新高考改革走到了哪儿   [6073]
  如何让中国校外培训真正“...   [8392]
  高盛等投行用AI预测世界...   [6382]
  娱乐圈不应成为“冒险家的...   [6471]
  特斯拉:上海建厂为产能承...   [5849]
  中国OFO小黄车高管离职...   [6842]
  限制留学生签证将会作茧自...   [7846]
  人民币身价抬 聪明钱会去...   [6330]
  全球贫富差距继续拉大!报...   [7745]
  生活不易 伦敦人超三分之...   [7439]
  中国商人收购AC米兰帮贝...   [6857]
  仍有9500万美国人没有...   [7271]
穿上“洋马甲”救不了乳品企业
来源: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11/10/2012      点击次数:4817

因质量问题,中国奶粉业从“信任危机”中尚未爬起头来,近日,部分乳企再度陷入了“穿着洋马甲,扮成洋品牌”的质疑漩涡。

媒体报道,一家名为雅贝氏的乳企,就以“来自澳洲”为卖点。而在中国商标网上,雅贝氏最早注册登记日期为2001年。2009年,一家澳大利亚企业突然出资400万元人民币,在雅贝氏持股40%。雅贝氏也因此变成中外合资企业。而据澳大利亚知识产权局资料,这家澳企注册于2005年,比雅贝氏在中国注册的时间晚了4年多。

这场中国本土企业变合资企业的大戏,是否是偷梁换柱、蓄意包装?尚未可知。不过,确实有许多乳企采取了类似手段,为自己穿上了“洋马甲”。中国的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奶粉品牌中,绝大多数都取了“洋名”,但其中有几个是正宗的“洋血统”?“洋”风一刮,如今就连过去深得消费者信任的大品牌也在通过各种途径与“洋”沾边,比如光明乳业,就收购了新西兰一家乳企。

 

究其原因,“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国产奶粉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坍塌”不仅没有修复,反而是近年层出不穷的奶品质量问题加重了这种危机,使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几乎绝望。这在无形中将市场让给了“洋品牌”奶粉,催生了中国消费者对乳品的“崇洋风”,并带动了庞大的海外奶粉代购业。一些本土乳品企业为了生存便打起歪主意,纷纷走捷径变身“洋品牌”。


实际上,力求与“国产”二字进行切割的不只是部分乳企,服装、家具业也存在这类现象。挂着“洋”头,生产基地与市场都在中国,却凭白涨了不少身价,骗倒不少消费者。

“国产=质量差”、“洋品牌=质量好”,虽然是一种认识误区,但却不能简单地责怪消费者“崇洋”心理。面对“国货”信任危机,一些国产品牌不去正视市场情况、不在提高自身质量上下工夫,练内功,反而利用旁门左道穿上了“洋马甲”,这不能不让消费者和舆论愤怒——真有“怒其不争”之感。

这种投机取巧之举不仅逃脱不了公众监督,而且加深了消费者对国货的不信任,形成恶性循环。中国并不乏“行得正、做得好”的本土企业,乳品企业为何不能“见贤思齐”,以质量和实力建立自己的信誉呢?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