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从“养”到“用”,破解老...   [5414]
  中国:央企扎堆造地王 丢...   [7446]
  承认知识价值,干嘛还得总...   [6502]
  直升机撒钱的表象与本质   [6849]
  收取古城维护费是抓小放大   [5717]
  最心酸儿童节礼物:要反思...   [7482]
  魏则西之后,癌症免疫治疗...   [6814]
  公共律师在转型社会中的角...   [8643]
  降首付无法解决中国楼市高...   [7553]
  中国如何挤压信贷泡沫?   [6933]
  权利秩序:医疗领域的治道...   [7219]
  “唱空中国”是吓唬市场   [4782]
  川普首战折戟释放了什么信...   [6925]
  哈佛招生趋向引华人担忧 ...   [5620]
  中国房地产去库存:国家任...   [8735]
  在华跨国公司进入竞争常态   [6069]
  中国IP电影还能热多久?   [4705]
  希拉里称将寻“51区”真...   [9912]
  中国大跌休市背后逻辑:央...   [7960]
  谁是下一次金融危机的推手...   [6387]
  如何关怀经历堕胎的女性?   [5829]
  中国“垄断倒卖民工火车票...   [5178]
  靠电子商务拯救世界?   [6359]
  如果早有屠呦呦 古罗马不...   [5826]
  高校追星,勿忘尊重学术   [5847]
  不能等到用工荒才想起职业...   [7544]
  中国:端平供需,谁需调整...   [6376]
  中国房地产内部结构失衡:...   [6023]
  创业不存在好时代和坏时代   [5244]
  “共享经济”不能成“网约...   [4802]
穿上“洋马甲”救不了乳品企业
来源: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11/10/2012      点击次数:4817

因质量问题,中国奶粉业从“信任危机”中尚未爬起头来,近日,部分乳企再度陷入了“穿着洋马甲,扮成洋品牌”的质疑漩涡。

媒体报道,一家名为雅贝氏的乳企,就以“来自澳洲”为卖点。而在中国商标网上,雅贝氏最早注册登记日期为2001年。2009年,一家澳大利亚企业突然出资400万元人民币,在雅贝氏持股40%。雅贝氏也因此变成中外合资企业。而据澳大利亚知识产权局资料,这家澳企注册于2005年,比雅贝氏在中国注册的时间晚了4年多。

这场中国本土企业变合资企业的大戏,是否是偷梁换柱、蓄意包装?尚未可知。不过,确实有许多乳企采取了类似手段,为自己穿上了“洋马甲”。中国的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奶粉品牌中,绝大多数都取了“洋名”,但其中有几个是正宗的“洋血统”?“洋”风一刮,如今就连过去深得消费者信任的大品牌也在通过各种途径与“洋”沾边,比如光明乳业,就收购了新西兰一家乳企。

 

究其原因,“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国产奶粉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坍塌”不仅没有修复,反而是近年层出不穷的奶品质量问题加重了这种危机,使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几乎绝望。这在无形中将市场让给了“洋品牌”奶粉,催生了中国消费者对乳品的“崇洋风”,并带动了庞大的海外奶粉代购业。一些本土乳品企业为了生存便打起歪主意,纷纷走捷径变身“洋品牌”。


实际上,力求与“国产”二字进行切割的不只是部分乳企,服装、家具业也存在这类现象。挂着“洋”头,生产基地与市场都在中国,却凭白涨了不少身价,骗倒不少消费者。

“国产=质量差”、“洋品牌=质量好”,虽然是一种认识误区,但却不能简单地责怪消费者“崇洋”心理。面对“国货”信任危机,一些国产品牌不去正视市场情况、不在提高自身质量上下工夫,练内功,反而利用旁门左道穿上了“洋马甲”,这不能不让消费者和舆论愤怒——真有“怒其不争”之感。

这种投机取巧之举不仅逃脱不了公众监督,而且加深了消费者对国货的不信任,形成恶性循环。中国并不乏“行得正、做得好”的本土企业,乳品企业为何不能“见贤思齐”,以质量和实力建立自己的信誉呢?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