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中国“全球第二富”,不惊...   [5726]
  价格改革如何让群众吃上“...   [5227]
  中国社评:嘲弄朝鲜不是某...   [5389]
  消费者的大度,该怎么“笑...   [4953]
  西媒:中国大学生求职 不...   [7452]
  中国:职称评审改革,利益...   [7371]
  全球最糟糕航空公司排行榜...   [4823]
  紧缩之斧不应砍向英语课程   [7290]
  短线观点:美联储9月加息...   [6257]
  地球的空间真的不够用了吗...   [8237]
  中国:落实银行卡免费新政...   [6807]
  奔跑吧,中国人!   [5382]
  侨报:如何让“带薪休假”...   [7286]
  中国医疗资源,既患寡也患...   [7859]
  A股暴跌 隐含“救市悖论...   [6327]
  中国玩具出口:何时达到零...   [6312]
  谁宠坏了国际大牌:爱马仕...   [4797]
  专家:未来10年中国空调...   [6052]
  欧元失败就是默克尔失败   [5827]
  解决伦敦交通需要的不是自...   [6907]
  “互联网+”时代争当“中...   [6424]
  欧洲面临两大移民危机   [6528]
  中国:股市繁荣难当“稳增...   [7454]
  中国官员辞职何时不再是新...   [5320]
  中国股市与楼市的关系   [8724]
  “经济处方”难解决中国老...   [6703]
  美媒:中国女烟民4年增两...   [6874]
  出境游逆差巨大,如何吸引...   [6872]
  中国: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   [6271]
  中国谈:为了不能忘却的历...   [4104]
穿上“洋马甲”救不了乳品企业
来源: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11/10/2012      点击次数:4817

因质量问题,中国奶粉业从“信任危机”中尚未爬起头来,近日,部分乳企再度陷入了“穿着洋马甲,扮成洋品牌”的质疑漩涡。

媒体报道,一家名为雅贝氏的乳企,就以“来自澳洲”为卖点。而在中国商标网上,雅贝氏最早注册登记日期为2001年。2009年,一家澳大利亚企业突然出资400万元人民币,在雅贝氏持股40%。雅贝氏也因此变成中外合资企业。而据澳大利亚知识产权局资料,这家澳企注册于2005年,比雅贝氏在中国注册的时间晚了4年多。

这场中国本土企业变合资企业的大戏,是否是偷梁换柱、蓄意包装?尚未可知。不过,确实有许多乳企采取了类似手段,为自己穿上了“洋马甲”。中国的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奶粉品牌中,绝大多数都取了“洋名”,但其中有几个是正宗的“洋血统”?“洋”风一刮,如今就连过去深得消费者信任的大品牌也在通过各种途径与“洋”沾边,比如光明乳业,就收购了新西兰一家乳企。

 

究其原因,“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国产奶粉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坍塌”不仅没有修复,反而是近年层出不穷的奶品质量问题加重了这种危机,使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几乎绝望。这在无形中将市场让给了“洋品牌”奶粉,催生了中国消费者对乳品的“崇洋风”,并带动了庞大的海外奶粉代购业。一些本土乳品企业为了生存便打起歪主意,纷纷走捷径变身“洋品牌”。


实际上,力求与“国产”二字进行切割的不只是部分乳企,服装、家具业也存在这类现象。挂着“洋”头,生产基地与市场都在中国,却凭白涨了不少身价,骗倒不少消费者。

“国产=质量差”、“洋品牌=质量好”,虽然是一种认识误区,但却不能简单地责怪消费者“崇洋”心理。面对“国货”信任危机,一些国产品牌不去正视市场情况、不在提高自身质量上下工夫,练内功,反而利用旁门左道穿上了“洋马甲”,这不能不让消费者和舆论愤怒——真有“怒其不争”之感。

这种投机取巧之举不仅逃脱不了公众监督,而且加深了消费者对国货的不信任,形成恶性循环。中国并不乏“行得正、做得好”的本土企业,乳品企业为何不能“见贤思齐”,以质量和实力建立自己的信誉呢?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