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长江鱼们的眼泪   [3736]
  该给“刘洋热”降降温了   [4093]
  希腊真会出局吗?   [4726]
  破除隐性歧视 华人还任重...   [3307]
  不结盟求聚力 “上合”...   [3281]
  让敬业成为习惯力量   [5603]
  官员“平民秀”为何受关注   [3859]
  不舍“小家” 才有“大家...   [1632]
  敢于承担责任的英国银行咋...   [3265]
  万达并购:美中文化交流期...   [2904]
  大学无需“造富榜”攒名   [3924]
  政策市,靠不住   [5041]
  缺乏公民意识 改“村”为...   [3695]
  要入名校,请先寄身公厕   [5436]
  中国股市应实现“四个平衡...   [6874]
  货币存量决定房价走势   [5391]
  中国人“围观病”何以百年...   [5109]
  高校减招能提升教育质量吗...   [3794]
  怎样打赢“稀土保护战”?...   [4172]
  “烟草”得奖,“科学”蒙...   [4908]
  如何跑赢“老龄化”   [3502]
  意大利赴华打假思考   [4329]
  家族企业别被“世袭制”难...   [3078]
  开放的中国需要开放的国籍...   [2316]
  学雷锋要有新意   [4518]
  成也山寨 败也山寨   [2048]
  赴港产子疏与堵   [3941]
  欧债危机给中国的警示   [1461]
  公车限行还应“限购”   [1072]
  日本为何逢“春节”就拿钓...   [2104]
怎样留住富人的消费
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11/15/2012      点击次数:6751

以从事商业战略咨询著称的波士顿资讯公司近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新一代消费推动力》报告称,中国新兴富裕消费者将成为推动中国消费市场未来十年增长的关键力量。到2020年,这一消费群体预计达到2.8亿人,购买力达3.1万亿美元,占全球消费总额的5%。

当前全球经济尚未真正从危机中走出,中国正在为“保增长”而努力。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很明显,在中国,拉动内需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实现发展目标的不二法门。而这3.1万亿美元,按当前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折算,占中国2011年GDP的41.5%,不可谓不多,怎能熟视无睹?

如何留住这3.1万亿美元?笔者认为,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平抑内外价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陆人喜欢到海外“扫货”、“血拼”,最直接原因就是,海外产品的“性价比”比国内高。中国商务部去年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在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这五类产品中,有20种高档品牌在内地的售价比香港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贵72%,甚至在中国内地代工的产品,如iphone和ipad等,在内地的售价也要比香港的高不少。

要改变上述现状,需充分利用财税杠杆。一方面可以调整奢侈品征税范围,适当降低关税,将按品类改为按照到岸价格分级征税,对服装、食品、箱包等普通商品大幅度降低关税。

另一方面,必须疏通管理和流通环节,降低国内各类税费,减轻企业负担,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去年5月1日起正式运作的海南免税店,销售额不断上升,收效良好,可作为一个范本,推广全国。

第二,大陆企业必须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不能以“假冒伪劣”产品糊弄消费者,不能只知牟取暴利,必须重塑中国品牌的信誉。同时,企业还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不断创新产品款式、品种,改善形象设计,拓展营销渠道,培育产品的美誉度和消费者的忠诚度。

只要政府给力,企业卖力,让包括富人在内的更多消费者将“消费激情和消费能力”留在中国国内应不是什么问题。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