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微信收费之争当回归市场   [3959]
  中国股市改革红利何在?   [6983]
  非典十年,救赎仍未完成   [5213]
  牺牲亲属移民将产生“负能...   [7165]
  让暴行曝光,欢迎为东京审...   [5737]
  一群死猪的“奇幻”漂流   [6207]
  中国楼市“亚健康”牵动世...   [7353]
  关注中国两会,期待更多“...   [7583]
  市长可以不跪留   [4792]
  扶贫特区须走出扶贫怪圈   [5109]
  奶粉限购该让谁脸红?   [7243]
  春节不要虚火要真火   [3629]
  拯救天空 中国不能再耗6...   [8075]
  油品致霾,是谁在“要钱不...   [6454]
  山口访华,中国应对展现“...   [7263]
  第二任开启 奥巴马站在历...   [5708]
  社会心态蓝皮书PK国家健...   [5719]
  开源节流是美国未来的主旋...   [6509]
  美国“对华陷阱”,无法掀...   [4618]
  突击花钱是否违规,解释权...   [7992]
  中华文化应有自己的“圣诞...   [5071]
  还有多少“官亲”在楼市吸...   [8463]
  韩国女总统“知华”未必“...   [5018]
  朝鲜放卫星 制裁有何用?   [7451]
  从两个词解读“习时代”内...   [6205]
  人民币升值难持续???   [4803]
  “房婶”生财“无间道”引...   [6059]
  华裔国会众议员的“阴盛阳...   [6423]
  怎样留住富人的消费   [6751]
  穿上“洋马甲”救不了乳品...   [4817]
奶粉限购该让谁脸红?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2/18/2013      点击次数:7243

中国人海外抢购奶粉快酿成国际性事件了。有媒体报道,由于中国人大量采购德国奶粉,导致德国的妈妈们望着超市被扫荡一空的柜台只能望洋兴叹。因此,为了德国婴儿有奶吃,有德国奶企宣布:本公司只给德国人生产奶粉。言外之意,他们的产品不再卖给中国人。

而此前,新西兰、澳大利亚已经采取措施,限制中国人采购奶粉;春节前几天,有报道称香港也拟限定陆客在香港购买奶粉最多两桶,而且还有可能将游客免费携带行李的重量下调,以此来提高陆客到香港购物的成本。

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到海外购买婴儿奶粉不是图便宜,而是对国内奶业在经历“大头娃娃”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以后的失望。所以,海外限制中国人购买奶粉的举措,首先该脸红的是中国奶业。

一个可以把神舟送上天,把蛟龙送下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生产的婴儿奶粉却不能让本国的妈妈们放心,使她们舍近求远地到海外去为下一代找奶吃,这是多么令人深思的事情。今天,德国企业宣布的只给德国人生产奶粉也许只是一种“歧视”,有朝一日海外的奶企们调整了生产和市场策略,不再“歧视”中国人,而是开始更大规模直接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国内的奶企面临的可能就不再是让人失望这么简单。

第二个该脸红的是我们的监管体系。

如果说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确是企业技不如人所致也就罢了,现实的怪异是,在国内信誉不高的食品企业,他们的出口产品却照样能被挑剔的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吃进胃里。不是外国人的胃没我们金贵,而是我们这些食品企业出口产品的标准远远高于国内,是完全可以让人放心的。

这就说明,不是我们的企业不能生产出高标准的食品,而是他们可以不这样做。

其中道理也很简单,由于国外食品监管比较严,一旦产品质量出问题,后果很严重。所以我们的出口企业,成本再高也得达标。而中国的监管机构比较而言就总是那么有弹性,甚至让企业可以找到许多“变通”之法,用更节约成本的办法来“搞定”。所以,国内食品安全的被牺牲,监管机构脱不了干系。特别是在一些企业连起码的道德底线都没有建立的时候,监管机制不完善,更加影响了国人对国内食品安全的信任,加速把他们推向海外。

最后,该脸红的还有我们全体国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留给世界的印象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它往往建立在一些非常具体的事物上,比如我们输出的物质类、精神类产品,甚至包括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言谈举止。所以,国人海外到处抢购奶粉,无奈之外,也会脸红。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