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微信收费之争当回归市场   [3959]
  中国股市改革红利何在?   [6983]
  非典十年,救赎仍未完成   [5213]
  牺牲亲属移民将产生“负能...   [7165]
  让暴行曝光,欢迎为东京审...   [5737]
  一群死猪的“奇幻”漂流   [6207]
  中国楼市“亚健康”牵动世...   [7353]
  关注中国两会,期待更多“...   [7583]
  市长可以不跪留   [4792]
  扶贫特区须走出扶贫怪圈   [5109]
  奶粉限购该让谁脸红?   [7243]
  春节不要虚火要真火   [3629]
  拯救天空 中国不能再耗6...   [8075]
  油品致霾,是谁在“要钱不...   [6454]
  山口访华,中国应对展现“...   [7263]
  第二任开启 奥巴马站在历...   [5708]
  社会心态蓝皮书PK国家健...   [5719]
  开源节流是美国未来的主旋...   [6509]
  美国“对华陷阱”,无法掀...   [4618]
  突击花钱是否违规,解释权...   [7992]
  中华文化应有自己的“圣诞...   [5071]
  还有多少“官亲”在楼市吸...   [8463]
  韩国女总统“知华”未必“...   [5018]
  朝鲜放卫星 制裁有何用?   [7451]
  从两个词解读“习时代”内...   [6205]
  人民币升值难持续???   [4803]
  “房婶”生财“无间道”引...   [6059]
  华裔国会众议员的“阴盛阳...   [6423]
  怎样留住富人的消费   [6751]
  穿上“洋马甲”救不了乳品...   [4817]
关注中国两会,期待更多“牛肉”
来源:侨报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3/3/2013      点击次数:7583

2013年的中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因为是换届年,这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政治盛会”在今年尤其受到外界关注。

大陆的官方媒体早早地就列出了“最受百姓关注的两会议题”清单:从国家领导人选举到政府机构改革,从反腐到社会公平机制的建立,从民生期待到经济转型,从“明星”式代表和委员的雷人言行到会风的转变等等,一句话,从内容到形式,似乎均是百姓关注的热点。

事实上,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多年中,无论是中共的代表大会还是全国人民的代表大会和政协协商会议(也就是人们通称的“两会”),虽然每届每次都有不少变化,但其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透过这样的会议,外界既看到了中国政治的稳定性,也感受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与进步;既看到了经济发展给中国人政治生活带来的影响和活力,也感受到了人们在法律框架下对政治体制“求变”渴望。

关注或者观察“两会”,不同的群体、组织机构和个人当然会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认知方式和不同的目的。就拿今年报名参与报道的中外媒体记者来说,有看门道的,更有看热闹的;有关心实质内容的,也有只关注那些外在形式的;有人关注会议的结果,有人关注过程,有实话实说的,也有曲意解读的,这促成了报道的丰富性、多元化,也使信息变得复杂和浑浊,让受众“眼花缭乱”。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大陆的“两会”既是一个密集的“政策发布会”,也是各种观点交锋、碰撞的“讨论会”,议题很多,热点很多,面对如此强大“信息场”,我们该关注什么?又期待什么?

我们以为,首先不必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与会议形式相关的东西上。对于参与报道的媒体人来说,减少或消除“猎奇”和看热闹心态很有必要。试想一个拥有数千社会精英参与的盛会,各种各样的言辞都会有,若抱持“猎奇”心态看“两会”,那肯定是无奇不有。

而对于那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而言,“雷人”的话谁不会说?但在何时何地说,却大有讲究。在一个决定国计民生大政方针的会议上,如果参会者只站在个人立场上发表一些“哗众取宠”的言论,没有实实在在地去为百姓渴求解决的问题出谋划策,不能“老成谋国”,那是不是一种失职甚至渎职呢?

如果有太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长期停留在“发发牢骚”、“飙飙言”上,是否表明参政者的政治素质依然有待提高?是否表明中国真正的民主政治环境尚未形成呢?以这样的政治素质和环境来推动并实施政改,会成功吗?

我们期待中国有更多的社会精英参与到社会管理和政改中去,但把参政平台当作表达个人意见的渠道和“耍酷”的舞台,把“代表”或“委员”这样的政治身份等同于个人身份,这必须予以警惕。媒体当然也不应成为这样声音的“传声筒”。

其次,我们既要关注政府过去做了什么,兑现了多少承诺。还要关注政府未来能做什么,有什么措施保障目标的实现。“两会”的会期是否缩短不重要,会议期间制定了哪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或施政目标更受人关注;政府施政报告是长是短不重要,报告中有多少“牛肉”更受期待;中央部委变大或缩小不重要,这些部委能否经过改革实现事权统一、提高效率、尽职尽责更重要;“两会”上收到的议案和提案是多是少不重要,哪些议案提案能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切实帮助中国解决当前亟待解决的“国脉民瘼”问题很重要。

比方今年来说,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其实都很清楚,是反腐败与政治改革问题,是贫富差距与收入分配问题,是通货膨胀与楼市调控问题,是空气污染与灰霾治理问题,等等;关键不在于如何空谈问题,而在于如何拿出行之有效的治病药方以及行动措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牛肉”。

“两会”是中国特色的,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或许,因为如此,这样一种民主政治方式常常不被西方政治文化所接受,也不断受到来自西方舆论的诟病,而也正因如此,坚守并不断完善“两会”制度显得尤为珍贵,提升代表们参政和议政质量显得更加意义重大。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