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打黑,更要打掉刘汉们的“...   [4812]
  民间借贷,春天真的来了   [7528]
  “中国式扫黄” 背后的灵...   [7078]
  文物回归,哪种方式最好?   [6151]
  “中国制造”不怕苛责   [8447]
  习近平的威权为体与亲民为...   [7113]
  七成美国人分不清约会与消...   [6358]
  泛政治化也会“一无所有”   [5223]
  中国软实力:增强不难,贵...   [6074]
  读书的总统   [6395]
  中国房产泡沫不能全怪伯南...   [6903]
  美国也重理轻文?   [5796]
  2014年中国一二线城市...   [7094]
  遏制公款吃喝关键在约束权...   [6223]
  美购物季节 亚裔成为消费...   [4717]
  学生成绩差 教师加薪可否...   [6349]
  美国消费者恢复消费信心   [4256]
  美国男性是视觉动物?妻子...   [5852]
  奥巴马医改伤害奥巴马   [4698]
  恒大崛起能否拯救中国足球...   [8063]
  金融专家:人民币国际化尚...   [8221]
  李嘉诚走了,罗杰斯来了 ...   [9470]
  谈钱如何不伤感情?霍家应...   [7254]
  官员欠账吃猪蹄是哪种“风...   [4087]
  中国“绿卡”别中看不中用   [7013]
  中国客踏草坪——宾至如归...   [4582]
  危机现曙光?奥巴马与国会...   [6625]
  中国改革需要超越“区”观...   [4172]
  在天安门广场能看到什么   [6331]
  双汇收购案 能否为中国带...   [7282]
微信收费之争当回归市场
来源:侨报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4/7/2013      点击次数:3959

微信是否要收费?一场不乏大量华人群体,包括4000万海外用户,总计涉及3亿多用户的争议正在大陆持续发酵。中国电信运营商主张收费,因为微信分流了语音、短信业务,占据信令资源,影响了收入;腾讯方面则强调微信增加了运营商的流量,否认将要收费传闻;而工信部则抛出“有可能收费”的说法。“微信收费”之争的背后是复杂的利益纠葛与博弈。

对用户而言,微信收费,是否会将成本转嫁给自身,这可直接关乎“钱袋子”。公众的本能在于,运营商已经收取流量费,凭什么重复收费?本能之外,还有公众的价值诉求。大陆电信运营商虽三分天下,但仍处于垄断地位,对创新的认同,对垄断的憎恶,让公众站在了腾讯一方。

对运营商而言,其动机亦具合理性,运营商作为企业经营者,其对有“免费搭车”的嫌疑的下游企业收费,是商家之间的事,并不违法。而同时,在诉求收费的声音中,三家之中以中国移动最为积极,其余两家态度暧昧,这是竞争格局使然。

对监管者,如工信部部长苗圩所言,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但严禁利用垄断地位遏制微信等增值服务,微信不会大幅收费。很显然,监管者站在中间但偏运营商的立场之上,考虑到垄断企业的国有属性,为这场争论又增添了政治因素。

因此,表面上如中移动所言,微信收费之争是市场领域中,新经济浪潮下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成本分摊的世界性难题,但是在中国国情之下,又涉及到垄断与创新、政府与市场等争议。

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的“有形之手”应当退出这场争论,因为市场经营者本身的博弈就可解决问题、催动进步。

其一,以微信本身所具的规模用户而言,坐拥用户的偏好与粘性,面对三大运营商背后的分歧,完全可以选择不额外收费的运营商,让积极的运营商者不敢、不能收费。毕竟,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生存,用户说了算。

其二,公平竞争促进创新的真理颠扑不破。运营商开发互联网服务早已有之,但始终不见起色,如今在微信的冲击之下,振兴昔日飞信、飞聊等同类产品,不断为自身发展寻找出路。相反,若没有微信,那些不温不火的产品如何能给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活力?

作为监管者,政府“伸手”的目的是,莫让垄断扼杀创新阻滞进步。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