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打黑,更要打掉刘汉们的“...   [4812]
  民间借贷,春天真的来了   [7528]
  “中国式扫黄” 背后的灵...   [7078]
  文物回归,哪种方式最好?   [6151]
  “中国制造”不怕苛责   [8447]
  习近平的威权为体与亲民为...   [7113]
  七成美国人分不清约会与消...   [6358]
  泛政治化也会“一无所有”   [5223]
  中国软实力:增强不难,贵...   [6074]
  读书的总统   [6395]
  中国房产泡沫不能全怪伯南...   [6903]
  美国也重理轻文?   [5796]
  2014年中国一二线城市...   [7094]
  遏制公款吃喝关键在约束权...   [6223]
  美购物季节 亚裔成为消费...   [4717]
  学生成绩差 教师加薪可否...   [6349]
  美国消费者恢复消费信心   [4256]
  美国男性是视觉动物?妻子...   [5852]
  奥巴马医改伤害奥巴马   [4698]
  恒大崛起能否拯救中国足球...   [8063]
  金融专家:人民币国际化尚...   [8221]
  李嘉诚走了,罗杰斯来了 ...   [9470]
  谈钱如何不伤感情?霍家应...   [7254]
  官员欠账吃猪蹄是哪种“风...   [4087]
  中国“绿卡”别中看不中用   [7013]
  中国客踏草坪——宾至如归...   [4582]
  危机现曙光?奥巴马与国会...   [6625]
  中国改革需要超越“区”观...   [4172]
  在天安门广场能看到什么   [6331]
  双汇收购案 能否为中国带...   [7282]
面对禽流感 中国可以更从容
来源:侨报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4/15/2013      点击次数:6213

截至2013年4月15日晚,随着北京发现1名4岁男童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整个中国大陆地区已确诊63人,其中14人死亡,1人康复。继长三角之后,北方成为了新疫区。尤其是北京,这个当年“非典”中的重灾区,在新一轮疫情来临时能否经受住考验搅动着公众神经。

应当说,此次中国政府应对突发情况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虽然在疫情刚开始出现时的应对有所迟滞,但接下来无论是及时向公众公布最新疫情,还是迅速批准抗流感新药上市,乃至与各种网络谣言作斗争,中国政府从“非典”中得到的经验已经被熟练运用。连国际卫生专家也广泛称赞中国的应对方式“公开、透明”。就目前的情况看,新增病例每天都在增加,但还没有集中爆发,并且尚无证据表明这种病毒会造成人际传播,公众之中也没有形成恐慌。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好处,也表明公众理智的进步。

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民众对知情权的要求已越来越高。不过,诚如美联社的分析指出,在一个曾经发生过致命病毒从动物转移到人类身上的国家,在一个各种类型禽流感频繁光顾的国家,公众的担忧情绪仍然浓厚。疫情爆发后,官民草木皆兵,很多城市的信鸽饲养者被禁止放飞鸽子,活禽交易被暂时停止,疫区集中扑杀禽类。其直接结果是造成大量的养殖户遭受重创甚至灭顶之灾,市场上禽肉产品滞销。虽然之前几年也经历过禽流感,养殖户们都挺了过来,但这一次似乎很难熬。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的最新统计,禽流感波及企业和农户4400多万户,鸡苗损失每天达两三千万元(人民币,下同),活鸡损失每天超亿元。一周的时间,家禽行业损失高达100亿元。而且从历史经验看,逢大疫情必搞扑杀,疫情缓解后,相关禽畜价格必然反弹,前期受到多大影响,后期反弹就有多厉害。这几乎成了一个怪圈。更严重的是,随着禽流感病例增加以及分布地区的扩散,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也愈加明显,餐饮、旅游、航空、物流都受波及,资本市场的食品类股票也出现恐慌性下跌。

每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背后,都折射出日常生产、生活方式中存在问题,政府在特殊时期作出“全城杀鸡”这样的过激反应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样做出于维护人心稳定无可厚非,但是否尊重科学及民意仍有争议,也缺乏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的通盘考虑,甚至有时候副作用更大一些,对一个或多个产业造成误伤。其实,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都可以学学香港经验,更从容淡定一些。

从“非典”至今,民众一遇到流行病便抢购板蓝根、口罩等,虽然被证实无效但依然前仆后继。这类似10年前的香港。如今,在内地不少市民“翻脸不认鸡”,一味陷入恐慌对禽类避而远之的情况下,港人不“戒鸡”,不囤口罩,不喝板蓝根,淡定面对,日常生活运行如常。这缘自10年间,香港人在同禽流感和“非典”等重大疫情反复较量的过程中,防疫机制不断完善,不仅防疫敏感性极强,而且积累了不少预防禽流感的诀窍。显然,要想面对疫情更有底气,政府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发声,还需要通过媒体对民众解疑释惑,引导民众科学防疫,不盲目紧张。

病毒总是在不断变异,“非典”已经远去,H7N9终究也会成为历史,今后肯定还会有其他未知病毒出现。人类的历史总是在与疾病的对抗中发展,不可能一劳永逸。如果说“非典”教会了中国信息公开和直面危机,那么希望H7N9可以在此基础上,让中国政府和民众可以更加淡定、从容地面对危机,更加理性成熟,不恐慌、不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天灾人祸之外,不造成二次伤害。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