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中国的财富谁也带不走   [8114]
  美国不当世界警察:化解叙...   [6107]
  苹果变平庸 美国创新力并...   [8443]
  中石油高管被查警示央企改...   [8402]
  阿里APP“来往”、网易...   [8253]
  中国何时能真正战胜日本?   [6053]
  微信骚扰用户、危及社会安...   [8347]
  书写汉字 亦可传承中国传...   [4917]
  中国人走出国门 可别“衣...   [5739]
  北京担心债务与房价危机共...   [6552]
  “只想和你睡觉”的富豪相...   [5925]
  投资保增长,宜舍“铁公机...   [6042]
  齐默曼案:应以和平来赢得...   [7059]
  “洋中药”受宠背后:窝里...   [6829]
  “江水泡饭”:千万别拿习...   [7314]
  “房产热”致经济危机,中...   [6324]
  从“高房价有利穷人”论透...   [5309]
  在美国卖肉夹馍并不易 公...   [7598]
  “股改”不是体面地抢钱   [6358]
  重视公共安全从公交车抓起   [4971]
  求职拼爹找“关系”愁煞毕...   [8361]
  重建中国人“资源观”当从...   [7072]
  少年“强”,则中国“强”   [4874]
  奶粉之战别靠最严标准   [6320]
  食品安全关乎大国形象   [7418]
  大陆乡村幼儿园仍处在监管...   [5109]
  中国不妨学学美国的外交战...   [6072]
  灾区救援需整合官民力量   [4752]
  留学生来美 不可因噎废食   [4227]
  面对禽流感 中国可以更从...   [6213]
食品安全关乎大国形象
来源:侨报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5/7/2013      点击次数:7418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似乎成了中国近年食品安全领域的“基本规律”。一年前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毒胶囊事件,渎职官员才刚获刑,烂皮鞋原料的味道还让人心有余悸,公众的神经近日又被“轮番轰炸”了——

火锅店的小肥羊可能是浸泡了羊油的老鼠肉、狐狸肉、鸭胸脯肉;餐桌上的猪肉可能来自于病死猪;常用香料生姜可能从施用了剧毒农药的地里长出来。

这些只是这一波曝光的产物,之前已有多少“前浪拍死在沙滩上”,诸如耳熟能详的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料无人能背下那串造假长名单。若将所有食品的安全密码一一破解,相信更多更离谱的“食物的真相”让人反胃,到底多少品牌、企业、原产地、批发市场能“红旗不倒”,人们心里还真是没谱。

换言之,人们的生存法则不得不加了“习惯性不相信”这一条。中国人开始对国产奶粉、国产饮用水、国产大米产生怀疑,有条件的购买进口品牌,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购买进口品牌,实在没条件的就把自己炼成“民间鉴定专家”;海外的中国人对“made in China”的感情也日渐复杂,由亲切到纠结,即便回国旅游也时时提防中招。

信任本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石,而“吃的信任”堪称人类社会最原始、最基本的信任。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故,已经把这种“理应如此的信任”摧残得七零八落。这不仅是最直接的公众健康问题,也是经济发展问题、公共治理问题、民族自信心问题。往小了说是导致某一个地域、品牌、行业的衰弱与倒掉,往大了说是挑战政府治理能力、抹黑“中国制造”,使中国的大国形象看起来有残缺。

种种可能的危害以及公众的焦灼,执政当局并非意识不到。2008年毒奶粉危机之后,食品安全议题进入政治话语,领导人频频就“吃得放心”表态,权力机构不断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新一届政府更是从法律、制度、机构设置上向食安问题全面开火。

比如,制定了“史上最严厉”的法律,明确加工售卖地沟油可判死罪;曾负责督战食品安全的中国总理李克强,下令今年要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制度”,省、市、县三线布防;“两会”期间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避免过去各机构“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的乱象。

捏成一个拳头,必然要比一盘散沙有力。一个明显变化是,过往食品安全事件多由媒体率先曝光,官方机构被动应对,甚至一些监管者还被曝光冷漠应对、推诿塞责,舆论中惩办嫌犯和惩办失职官员的诉求是连在一起的;而这一次,“假羊肉”、“病死猪肉”等多起食品犯罪均由警方破获后公布,各级食安监管机构会同相关机构即刻展开对所在区域的拉网式排查,所涉店铺查封的查封,整顿的整顿,媒体进行积极的配合,对社会情绪形成安抚。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是在进步的,也带给公众正面的希望。但不得不说,鉴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各地管理水平、食品安全意识的参差不齐,注定这是一场持久战。

这次曝光的山东潍坊毒生姜事件,由于当地对内销姜的抽检制度形同虚设,农户轻易“骗到”了农药残留合格的检测报告,而外销姜得益于严格的抽检避免了“沦陷”;至于“假羊肉”,根据媒体曝光在数年前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由于监管漏洞人们被迫多吃了几年“老鼠肉”,也由于食品加工链溯源体制的不够完善和日常DNA抽查制度的不够普及,现在官方只能根据犯罪嫌疑人口供一步步排查,难以像今年初欧洲处理“马肉事件”那样干脆利落。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舌尖上安全”固然需要国家力量保驾护航,但也需要中国人从道德角度更加自律。毕竟,没有人是孤岛,姜农可以不吃自己种的姜,火锅店老板可以不吃自己进的“羊肉”,黑作坊商人可以不吃自己加工的病死猪肉……但是,无法保证他们吃的不是另一方所生产的“有毒食品”。在这个高度分工的社会,以邻为壑,无良者害人终将害己。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