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从“养”到“用”,破解老...   [5414]
  中国:央企扎堆造地王 丢...   [7446]
  承认知识价值,干嘛还得总...   [6502]
  直升机撒钱的表象与本质   [6849]
  收取古城维护费是抓小放大   [5717]
  最心酸儿童节礼物:要反思...   [7482]
  魏则西之后,癌症免疫治疗...   [6814]
  公共律师在转型社会中的角...   [8643]
  降首付无法解决中国楼市高...   [7553]
  中国如何挤压信贷泡沫?   [6933]
  权利秩序:医疗领域的治道...   [7219]
  “唱空中国”是吓唬市场   [4782]
  川普首战折戟释放了什么信...   [6925]
  哈佛招生趋向引华人担忧 ...   [5620]
  中国房地产去库存:国家任...   [8735]
  在华跨国公司进入竞争常态   [6069]
  中国IP电影还能热多久?   [4705]
  希拉里称将寻“51区”真...   [9912]
  中国大跌休市背后逻辑:央...   [7960]
  谁是下一次金融危机的推手...   [6387]
  如何关怀经历堕胎的女性?   [5829]
  中国“垄断倒卖民工火车票...   [5178]
  靠电子商务拯救世界?   [6359]
  如果早有屠呦呦 古罗马不...   [5826]
  高校追星,勿忘尊重学术   [5847]
  不能等到用工荒才想起职业...   [7544]
  中国:端平供需,谁需调整...   [6376]
  中国房地产内部结构失衡:...   [6023]
  创业不存在好时代和坏时代   [5244]
  “共享经济”不能成“网约...   [4802]
重视公共安全从公交车抓起
来源:侨报网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6/5/2013      点击次数:4971

47个鲜活的生命消逝于厦门快速公交车上燃起的大火中。在吉林6·3爆炸事件后,长长的遇难者名单又添新魂。而那位大面积烧伤的高考生则加重了人们情感上的刺痛感。事件被初步认定为严重刑事案件。在强烈关注案件调查的同时,事件留下的教训绝不能被忽视。

在恐怖主义笼罩下的美国,公交车鲜有成为袭击目标,纵使是起火事件,也甚少有人伤亡事件,原因就在于乘客少。而此次事件,虽然司机第一时间打开了前后门让乘客疏散,但仍有几十人来不及逃走,被火舌吞噬,原因就在于乘客过多。

当一辆公交车被塞进几十甚至上百人,当乘车人被挤得动弹不得,不管是人为纵火还是自行起火,如此多的人挤在车上,严重伤亡都难以避免。更何况是大火甚至爆炸这种可以在短时间对车上所有人的生命造成威胁的灾难。

2009年同样属刑事案件的成都公交车大火后,舆论就曾质疑《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所划定的公交车上乘客每人站立面积不小于0.125平方米标准,每平米8人!标准至今未变,现实更是任何一辆公交车无论如何往里面“塞人”都不会“超标”。

中国交通当然面临着乘客数量多的天然困难,但如果创新路线、增加运力加合理调度,就可以对公交车乘坐人数进行控制,进而降低事故隐患。厦门这路快速公交车的宣传材料中一再强调“大空间、大运力、高效率”,意思就是“我们的车很能‘装’”,安全却被丢在脑后。其实,采用高架桥方式提供公交专用道就是厦门公交很不错的尝试,但他们却未在交通高峰期增加班次,降低每辆车的压力。

与此同时,从刑事案件的角度,同样应该作以检视。不同于地铁,大陆公交车几乎没有安检措施,犯罪分子可以轻松实施这种直接威胁公共安全的犯罪。既如此,是否有必要在公交车搭乘中增加安检措施?

有关公交车的安检措施或许是一次新的探讨,但愿它别像那个“0.125标准”那样在又一次事故中被再次探讨。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