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涨工资最幸福”的启示   [7094]
  要“幸福”,先扫拦路虎   [5537]
  三一状告美国:中企不能再...   [7248]
  收入分配改革须靠民众   [7258]
  中国增资IMF,应防份额...   [6847]
  不仅要为痴呆症正名 更需...   [4524]
  星巴克的“大瓷大杯”   [4582]
  堕胎背后,是失败的性教育   [6952]
  幸福,不是问出来的   [6085]
  高速路拥堵: 世上没有免...   [5832]
  大陆:节假日要休假更要休...   [4263]
  购物卡实名制乱象背后:单...   [6423]
  大陆应谨防妖魔化“捐精”   [6275]
  大陆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3143]
  中国教育去行政化要落到实...   [4762]
  默克尔为何主张紧缩救欧洲...   [7305]
  面对强悍的360,百度真...   [9374]
  西安大造人工湖 “重回盛...   [5212]
  中国签证新规无碍华人身份...   [7204]
  游客行为事关国家形象,政...   [6371]
  中国人别对房产税寄望过高   [5029]
  是时候重温奥林匹克精神了   [3974]
  “扶老人恐惧症”之解   [2584]
  中国外储会在5年内耗尽?...   [7438]
  让球沉疴,该休矣!   [3967]
  中外合作办学 大胆前行   [6018]
  中非交流,企业先行   [6431]
  华人应如何看待种族歧视问...   [2759]
  救救“道德落水者”   [4693]
  中粮食浪费何其惊人   [5938]
中国“绿卡”别中看不中用
来源:侨报网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10/20/2013      点击次数:7013

      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在中国俗称中国“绿卡”,因其申请人数和实际发放数量的悬殊,入列“世界上最难申请的‘绿卡’”之一,但现在,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张身份证明不仅想要不容易,想用更不容易。

近日,有大陆媒体报道了一名持中国“绿卡”的老外办事处处碰壁的经历,不论是银行、酒店,还是购买火车票或机票,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服务机构,其工作人员大多不认识这张老外身份证,即便有官方发布的文件佐证,很多机构和个人仍将其拒之门外。如此中看不中用,它对老外的吸引力还能维持多久?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常住老外有60多万,中国“绿卡”的年均发放量仅200多张。从9年前“绿卡”发放办法实施,到去年“绿卡”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颁行,中国已经有明确的发放、使用规定。但一者,能获得此证的外籍人士仍是凤毛麟角;二者,凤毛麟角们难以享受“绿卡”待遇。

“办证难”,一方面是条件较为苛刻,网络上甚至流传着这样的段子,“比尔•盖茨、巴菲特够不够优秀?他们想到中国定居可不可以?不可以,因为按照现行规章,他们不具备所要求的中国工作经验!”另一方面,政府办事机构的效率、作风实在难以恭维,近日来见诸媒体的河北武邑小伙办护照遭遇“折腾”、孕妇办准生证难,就是繁琐制度之下到政府办事的写照。中国人如此,老外纵使有点超国民待遇,也得遭遇沟通之难。

而“卡难用”,首先是因“用的少”,大陆至2011年底也只有4752人拿到“绿卡”,几千人之于十几亿人口之国,见过拿“绿卡”的能有几人?如此又何谈对之烂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情有可原。而政府虽颁行使用办法,但对之普及工作也未到位。究其根本,对“绿卡”或者说对“人才”仍未关怀备至。

未来的国力竞争,其实是人才和资源的竞争。从“百人计划”到“千人计划”,中国不可谓不重视人才引进工作,但是“绿卡”作为一国针对外国人才的优渥待遇,应当体现出其吸引力来,机会够多、实用便利,是其价值所在。一旦重其形,而轻其质,那么所谓“吸引人才”就失之“诚意”,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对中国这个非移民国家来说,若想更好的吸引海外人才,恐怕尚需由上而下的观念改变。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