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涨工资最幸福”的启示   [7094]
  要“幸福”,先扫拦路虎   [5537]
  三一状告美国:中企不能再...   [7248]
  收入分配改革须靠民众   [7258]
  中国增资IMF,应防份额...   [6847]
  不仅要为痴呆症正名 更需...   [4524]
  星巴克的“大瓷大杯”   [4582]
  堕胎背后,是失败的性教育   [6952]
  幸福,不是问出来的   [6085]
  高速路拥堵: 世上没有免...   [5832]
  大陆:节假日要休假更要休...   [4263]
  购物卡实名制乱象背后:单...   [6423]
  大陆应谨防妖魔化“捐精”   [6275]
  大陆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3143]
  中国教育去行政化要落到实...   [4762]
  默克尔为何主张紧缩救欧洲...   [7305]
  面对强悍的360,百度真...   [9374]
  西安大造人工湖 “重回盛...   [5212]
  中国签证新规无碍华人身份...   [7204]
  游客行为事关国家形象,政...   [6371]
  中国人别对房产税寄望过高   [5029]
  是时候重温奥林匹克精神了   [3974]
  “扶老人恐惧症”之解   [2584]
  中国外储会在5年内耗尽?...   [7438]
  让球沉疴,该休矣!   [3967]
  中外合作办学 大胆前行   [6018]
  中非交流,企业先行   [6431]
  华人应如何看待种族歧视问...   [2759]
  救救“道德落水者”   [4693]
  中粮食浪费何其惊人   [5938]
"请不要相信这人的话!"——德国的冷记忆与热反思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2/22/2014      点击次数:4219

近日,与德国一商人谈及纳粹历史,竟话不投机。商人未否认纳粹罪行,但称胜王败寇,胜者撰写的历史存在偏颇。商人去后出现意外情况:邻桌一名看上去十六七岁的德国姑娘走到记者面前很认真地说:“请不要相信这人的话!”
 
商人和姑娘截然不同的历史观,可作为德国人近年来对纳粹历史两种态度的写照。前一种人在德国社会属少数,他们以种种借口试图减轻德国人的历史负疚感,想早日终结那段沉重的历史记忆。而德国政界、学界和民众间的主流思想,则是记忆不能终结,不断反思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
 
德国认真检讨历史已成为国际榜样。但战后近70年,德国人的反思之路也走得曲曲弯弯,不时遇到挑战。
 
战后的头20年被一些历史学家称为德国反思的“沉默时代”。
 
直到1963年底,西德开始审判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犯下大屠杀罪行的党卫军军官,纳粹大屠杀暴行首次进入德国民众视野。1968年的学生运动,更是打破了德国战后一代的集体沉默,掀起了一轮历史反思的浪潮。
 
因参加反法西斯抵抗运动被迫流亡的社民党人维利·勃兰特,1969年当选西德总理后,以他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惊人一跪”,为德国检讨战争历史翻开了新篇章。之后的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德国学界对纳粹攫权、独裁、二战爆发根源以及大屠杀等课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但是,当时为纳粹辩解的想法在联邦德国民众中仍有相当影响。
 
在此背景下,西德总统魏茨泽克于1985年5月8日欧战结束40周年之际发表里程碑意义的讲话,强调“谁不反观历史,就会对现实盲目。谁不愿反思暴行,将来就可能会重蹈覆辙。”
 
之后,德国人对纳粹历史的反思进一步拓展,并于90年代中期开始触及敏感话题:第三帝国国防军对犹太人、战俘和被侵略国平民犯下的罪行。围绕这一话题的激烈争议几乎涉及德国每个家庭,撼动了德国不少人存有的“纳粹暴行与我无关”的想法。
 
近十几年来,德国的历史反省逐步面临人口老化的挑战。越来越多战争亲历者老去,战乱的亲身体验和痛苦回忆逐步让位于年轻人从教科书、集中营纪念馆、纪录片等处获得的间接经验。对纳粹罪行不断深化但又常有争议的“热”反思,逐步让位于已规范化但又不再那么感情纠结的“冷”记忆。
 
去年3月份德国电视二台播出《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二战反思三部曲曾引起热议,不少德国年轻人在接受电视采访或网上留言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我的祖辈对自己战时的所作所为始终保持沉默?为什么只听到集中营幸存者的倾诉,而鲜见当年肇事者和追随者站出来反省?
 
有疑问就有希望,有深刻反思才会避免重蹈覆辙。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