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打黑,更要打掉刘汉们的“...   [4812]
  民间借贷,春天真的来了   [7528]
  “中国式扫黄” 背后的灵...   [7078]
  文物回归,哪种方式最好?   [6151]
  “中国制造”不怕苛责   [8447]
  习近平的威权为体与亲民为...   [7113]
  七成美国人分不清约会与消...   [6358]
  泛政治化也会“一无所有”   [5223]
  中国软实力:增强不难,贵...   [6074]
  读书的总统   [6395]
  中国房产泡沫不能全怪伯南...   [6903]
  美国也重理轻文?   [5796]
  2014年中国一二线城市...   [7094]
  遏制公款吃喝关键在约束权...   [6223]
  美购物季节 亚裔成为消费...   [4717]
  学生成绩差 教师加薪可否...   [6349]
  美国消费者恢复消费信心   [4256]
  美国男性是视觉动物?妻子...   [5852]
  奥巴马医改伤害奥巴马   [4698]
  恒大崛起能否拯救中国足球...   [8063]
  金融专家:人民币国际化尚...   [8221]
  李嘉诚走了,罗杰斯来了 ...   [9470]
  谈钱如何不伤感情?霍家应...   [7254]
  官员欠账吃猪蹄是哪种“风...   [4087]
  中国“绿卡”别中看不中用   [7013]
  中国客踏草坪——宾至如归...   [4582]
  危机现曙光?奥巴马与国会...   [6625]
  中国改革需要超越“区”观...   [4172]
  在天安门广场能看到什么   [6331]
  双汇收购案 能否为中国带...   [7282]
“中国制造”不怕苛责
来源:侨报网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2/6/2014      点击次数:8447

近日,接连两起事件引发大陆舆论热议。中国制造的新舟飞机发生一起事故;英国知名跑车厂商阿斯顿·马丁召回17590辆问题车以修复安全隐患,原因是负责该批车次油门踏板的中国企业使用了“山寨材料”。两起事件让舆论矛头均指中国制造不堪。

“肇事”的一家深圳企业被指使用了下级供应商的“假冒品”,不管其是否造成安全事故,或者质量如何过硬,假冒品就是假冒品,相关企业难辞其咎。而新舟飞机究属产品质量问题,需要专业的调查结果说明。但舆论在真相未明,且系个案情况之下,便给整个“中国制造”冠以“山寨”、“伪劣”的标签,并大加批判,确实过了头。

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巨大优势异军突起,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而由于处于产业下游,分包商、代工厂只能想方设法压缩成本、偷工减料,才能将利润最大化,这种情况下伪造品的出现不难理解。但在国际贸易竞争格局之下,“中国制造”的问题也不可避免的被刻意放大甚至抹黑,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众矢之的。

实际上,“中国制造”的另一面是正在以它的质量不断赢得市场。五角大楼前不久已取消了将“中国制造”零件用于美国新一代武器制造的有关禁令,原因就在于“物美价廉”。而总体上,中国出口产品的性价比在全球市场上仍处于中上游水平,否则也不可能撬开壁垒森严的各国国门畅销数十年。

“中国制造”的问题在于,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必须加快产业升级的速度,从产业下游向中上游发展,只有用原创品牌和优质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赢得尊重和发言权。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制造业洗牌的局面下,“中国制造”升级换代恰逢其时。谁都不是天生完美,英国是世界工厂的鼻祖,“英国制造”也曾是廉价商品的代名词,如今却成了“高大上”的抢手货。如此观之,选准了定位,“中国制造”有朝一日总会发光,引人自豪。

对发展中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舆论的评判应客观、理性,不能一出问题就上纲上线,切勿以偏概全。当然,“中国制造”需要呵护、鼓励和支持,但也不怕挑剔与苛责。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