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打击“李鬼大学”要根除“...   [7447]
  陈光标的慈善正在广告化   [6962]
  翻出郭美美的“底牌”来   [7936]
  世界杯猜想   [7624]
  事业单位改革能否纠偏教师...   [6102]
  提升文化形象不能靠出国“...   [5232]
  落马官员为何多好“通奸”...   [5583]
  印度股市领涨劲头足 市场...   [7405]
  中国古玩市场 只见浑水不...   [4052]
  为“肥胖的中国”呐喊   [5318]
  高铁让新疆与北京更近   [6736]
  给企业减负,老话题要有新...   [5097]
  中国“绿卡”,提升国家实...   [4113]
  7000人旅行团,求你别...   [6082]
  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 买...   [7391]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是...   [6468]
  郭施亮:提防A股低市盈率...   [5303]
  财政花钱会让奶粉更安全吗...   [5073]
  洋奶粉有新规,国产奶粉何...   [5779]
  证监会为何如此“放纵”I...   [7265]
  中国房地产会崩盘吗?   [8395]
  去掉机关食堂的机关才是走...   [8221]
  “药儿园”事件引发的法律...   [7105]
  以色列外交官罢工因“差钱...   [5823]
  原油市场不放开难争国际定...   [7193]
  新闻分析:西方制裁能否压...   [5596]
  政府、央行该不该出手救房...   [4662]
  客机失联能警醒民航业吗   [6084]
  "请不要相信这人的话!"...   [4219]
  没了审批 监管要跟上   [5882]
政府、央行该不该出手救房企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3/16/2014      点击次数:4662

浙江奉化一家负债总额高达35亿元、涉及近20家银行的房企,因为资金链断裂,正面临严重违约的风险。对此,相关媒体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有关当地政府正在为这家房企设计托盘方案的消息也是不胫而走。一家境外媒体更是道听途说,发布中国央行正在牵头对该家房企进行救助的消息。

对这家境外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央行也迅速作出回应,并给予强烈谴责。但是,有关该不该救这家房企的争论却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笔者推断,地方政府一定不会袖手旁观。理由很简单,一方面,这家房企的债务涉及近20家银行。如果地方政府置之不理,银行就有可能将怨气撒在地方政府身上,用诸如联手制裁等手段,迫使地方政府出手相救;另一方面,能够得到这么多银行的支持,在企业自身抵押物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其他企业为其担保的现象一定十分严重。如果不对该企业进行救助,就极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显然,这也是地方政府最为担心的地方。

问题在于,如果采取救助措施,万一其他企业也发生类似问题,是否也需要政府的救助呢?地方政府应不应该、有没有能力反复对陷入困境的企业进行救助?

更值得注意的是,银行敢于在明知风险很大的情况下,仍然给包括这家房企在内的风险企业贷款,而企业也是在明知风险很大的情况下不断融资、不断制造债务黑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都紧紧抓住了地方政府的软肋,认为地方政府会在企业出现重大风险时出手相救。即便政府自身没有能力,也会利用行政手段迫使能够指挥得动的国有企业相救。

问题在于,如果政府不遗余力地为银行、为企业的错误决策埋单,一直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那么,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何时才能发挥呢?银行也好,企业也罢,何时才能真正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生产经营呢?为什么在货币严重超发的情况下,多数企业仍然资金严重短缺,为什么房企敢于大规模负债经营,都与政府角色错位有关,让银行和企业有空子可钻。

也许,对奉化的这家房企,如果地方政府坐视不管,确实可能会引发比较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但是,政府的出手相救,就会给其他企业、特别是房企一个不正常的信号。退一步讲,即便出手相救,也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追责,且不仅包括银行工作人员、领导,也应包括开发商。如果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还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而不是政府买了单,银行和企业也就大功告成了。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如果对一家完全市场化的房企政府都要出手相救,都不愿意或不敢让其按照市场规则处理已经形成的债权债务,那么,企业还怎么能够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呢?赚了钱归银行和企业,出了险推给政府,还有何市场公平可言?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