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微信收费之争当回归市场   [3959]
  中国股市改革红利何在?   [6983]
  非典十年,救赎仍未完成   [5213]
  牺牲亲属移民将产生“负能...   [7165]
  让暴行曝光,欢迎为东京审...   [5737]
  一群死猪的“奇幻”漂流   [6207]
  中国楼市“亚健康”牵动世...   [7353]
  关注中国两会,期待更多“...   [7583]
  市长可以不跪留   [4792]
  扶贫特区须走出扶贫怪圈   [5109]
  奶粉限购该让谁脸红?   [7243]
  春节不要虚火要真火   [3629]
  拯救天空 中国不能再耗6...   [8075]
  油品致霾,是谁在“要钱不...   [6454]
  山口访华,中国应对展现“...   [7263]
  第二任开启 奥巴马站在历...   [5708]
  社会心态蓝皮书PK国家健...   [5719]
  开源节流是美国未来的主旋...   [6509]
  美国“对华陷阱”,无法掀...   [4618]
  突击花钱是否违规,解释权...   [7992]
  中华文化应有自己的“圣诞...   [5071]
  还有多少“官亲”在楼市吸...   [8463]
  韩国女总统“知华”未必“...   [5018]
  朝鲜放卫星 制裁有何用?   [7451]
  从两个词解读“习时代”内...   [6205]
  人民币升值难持续???   [4803]
  “房婶”生财“无间道”引...   [6059]
  华裔国会众议员的“阴盛阳...   [6423]
  怎样留住富人的消费   [6751]
  穿上“洋马甲”救不了乳品...   [4817]
给企业减负,老话题要有新思路
来源:中国网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6/3/2014      点击次数:5097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决定对国务院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

给企业减负,既是一个谈了几十年的老话题,又是一个久治不愈的大难题。特别是实体经济,更是这一难题的最大受害者。

二十多年前,这一话题主要围绕“三乱”(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而展开,后来又增加了一个乱罚款,实际变成“四乱”了。八十年代开始的“三大检查”,主要也就是想解决这些问题。遗憾的是,这样的检查,虽然成绩显著,却效果有限。“老三乱”不止,“新三乱”又至,

虽然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加大了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力度,多数预算外资金都纳入了预算内管理。但是,也是治标不治本,对企业来说,负担一点没有减轻。真正看到效果的,是近年来开始的取消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缩小收费范围、严禁新增收费项目等政策出台之后。即便如此,企业负担仍然十分沉重。各种合法不合法的收费项目,仍然紧紧缠绕在企业的身上,成为企业难以生存与发展的枷锁。

不仅如此,从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改革,又让企业的体制内负担快速加重,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内,财政收入总量就由1994年的5000多亿一下子增长到2013年的近13万亿,增长了20多倍。期间,GDP则只增长了13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体制内外税费负担没有降低的大背景下,融资成本快速攀升也成了企业新的更大的负担。尤其是实体企业和中小企业,更是融资成本快速上升的最大受害者。因为,实体企业和中小企业原本就很难得到银行的支持,好容易得到支持了,融资成本又那样高,还如何生存、发展,如何吸纳就业与提高员工收入呢。

如果说税费的收取,还有一点恻隐之心,对真正困难的企业,还能够免除相关税费的话。在融资方面,可就完全相反了。亦即越困难的企业,融资越难、融资成本也越高。最终,只能关闭、停产、歇业和破产。

也正因为如此,减轻企业负担这个老话题,不仅有老概念,也有新内容。如何将这个老话题写出新思路、新方法,就成了十分重要而关键的方面。

很显然,要让减轻企业负担的老话题写出新内容、新思路,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改革。因为,总结这些年来企业背负的各种负担,都是因为体制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收费如此,收税也是如此,融资成本高更是如此。

想一想,如果政府已经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转弯了职能,建成了服务型政府,政府各职能部门还能动辄到企业收费、罚款、摊派吗?如果财税体制符合市场经济要求,还会出现连续二十多年以远高于GDP的速度增长吗?要知道,这样的现象,别说是中国这样以低端制造业为主持国家,就是美国等高科技国家,也无法出现。如果金融体制改革到位,银行不再是垄断行业了,其他所有制银行也都纷纷建立起来了,银行还能擅自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吗?

所以,只要改革到位,改革的措施到位,困扰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的负担过重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相反,如果改革力度不大,该改的地方一直得不到改。那么,纵然通过行政手段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也无法让企业真正摆脱负担沉重的枷锁。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