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宽松货币救不了中国经济   [8265]
  大上海的安全漏洞   [7441]
  股市井喷时别只记得欢呼   [5237]
  “拯救”中国大兵   [5402]
  华府专家谈台湾选举:两岸...   [5027]
  高速公路还贷到期岂能继续...   [4476]
  腾讯及电信下属动漫网等2...   [7857]
  超标办公楼是在挖谁的“墙...   [7104]
  存款保险制不是“狼来了”   [8435]
  中国:坚定推进大学校长职...   [7194]
  开进波士顿的中国地铁   [6724]
  “沪港通”会是下一个“自...   [7286]
  环球时报社评:国际油价狂...   [7047]
  中国:银行换“芯” 收费...   [6923]
  中国拿什么向贫困宣战?   [5717]
  中国游客 你乱扔矿泉水瓶...   [4719]
  千亿美元旅游逆差提出什么...   [8221]
  中国:“房市不限购就健康...   [7207]
  境内“打虎”,海外“猎狐...   [5803]
  黄金价格下跌或与经济改善...   [7158]
  美企赴华PK中企来美 两...   [7495]
  阿里巴巴上市观察:颔首低...   [6704]
  苏格兰启示录:分离总是有...   [6441]
  中国:公车拍卖不能变成“...   [7064]
  房祖名吸毒之错该不该归咎...   [6819]
  “倒韩”新波 公共辩论的...   [5596]
  中国:下班途中买菜出意外...   [8552]
  美国“高铁梦”成了“世界...   [7224]
  中国:北上广深楼市的“限...   [7099]
  抗击埃博拉:“关键时刻,...   [5633]
给企业减负,老话题要有新思路
来源:中国网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6/3/2014      点击次数:5097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决定对国务院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

给企业减负,既是一个谈了几十年的老话题,又是一个久治不愈的大难题。特别是实体经济,更是这一难题的最大受害者。

二十多年前,这一话题主要围绕“三乱”(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而展开,后来又增加了一个乱罚款,实际变成“四乱”了。八十年代开始的“三大检查”,主要也就是想解决这些问题。遗憾的是,这样的检查,虽然成绩显著,却效果有限。“老三乱”不止,“新三乱”又至,

虽然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加大了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力度,多数预算外资金都纳入了预算内管理。但是,也是治标不治本,对企业来说,负担一点没有减轻。真正看到效果的,是近年来开始的取消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缩小收费范围、严禁新增收费项目等政策出台之后。即便如此,企业负担仍然十分沉重。各种合法不合法的收费项目,仍然紧紧缠绕在企业的身上,成为企业难以生存与发展的枷锁。

不仅如此,从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改革,又让企业的体制内负担快速加重,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内,财政收入总量就由1994年的5000多亿一下子增长到2013年的近13万亿,增长了20多倍。期间,GDP则只增长了13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体制内外税费负担没有降低的大背景下,融资成本快速攀升也成了企业新的更大的负担。尤其是实体企业和中小企业,更是融资成本快速上升的最大受害者。因为,实体企业和中小企业原本就很难得到银行的支持,好容易得到支持了,融资成本又那样高,还如何生存、发展,如何吸纳就业与提高员工收入呢。

如果说税费的收取,还有一点恻隐之心,对真正困难的企业,还能够免除相关税费的话。在融资方面,可就完全相反了。亦即越困难的企业,融资越难、融资成本也越高。最终,只能关闭、停产、歇业和破产。

也正因为如此,减轻企业负担这个老话题,不仅有老概念,也有新内容。如何将这个老话题写出新思路、新方法,就成了十分重要而关键的方面。

很显然,要让减轻企业负担的老话题写出新内容、新思路,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改革。因为,总结这些年来企业背负的各种负担,都是因为体制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收费如此,收税也是如此,融资成本高更是如此。

想一想,如果政府已经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转弯了职能,建成了服务型政府,政府各职能部门还能动辄到企业收费、罚款、摊派吗?如果财税体制符合市场经济要求,还会出现连续二十多年以远高于GDP的速度增长吗?要知道,这样的现象,别说是中国这样以低端制造业为主持国家,就是美国等高科技国家,也无法出现。如果金融体制改革到位,银行不再是垄断行业了,其他所有制银行也都纷纷建立起来了,银行还能擅自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吗?

所以,只要改革到位,改革的措施到位,困扰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的负担过重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相反,如果改革力度不大,该改的地方一直得不到改。那么,纵然通过行政手段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也无法让企业真正摆脱负担沉重的枷锁。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