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微信收费之争当回归市场   [3959]
  中国股市改革红利何在?   [6983]
  非典十年,救赎仍未完成   [5213]
  牺牲亲属移民将产生“负能...   [7165]
  让暴行曝光,欢迎为东京审...   [5737]
  一群死猪的“奇幻”漂流   [6207]
  中国楼市“亚健康”牵动世...   [7353]
  关注中国两会,期待更多“...   [7583]
  市长可以不跪留   [4792]
  扶贫特区须走出扶贫怪圈   [5109]
  奶粉限购该让谁脸红?   [7243]
  春节不要虚火要真火   [3629]
  拯救天空 中国不能再耗6...   [8075]
  油品致霾,是谁在“要钱不...   [6454]
  山口访华,中国应对展现“...   [7263]
  第二任开启 奥巴马站在历...   [5708]
  社会心态蓝皮书PK国家健...   [5719]
  开源节流是美国未来的主旋...   [6509]
  美国“对华陷阱”,无法掀...   [4618]
  突击花钱是否违规,解释权...   [7992]
  中华文化应有自己的“圣诞...   [5071]
  还有多少“官亲”在楼市吸...   [8463]
  韩国女总统“知华”未必“...   [5018]
  朝鲜放卫星 制裁有何用?   [7451]
  从两个词解读“习时代”内...   [6205]
  人民币升值难持续???   [4803]
  “房婶”生财“无间道”引...   [6059]
  华裔国会众议员的“阴盛阳...   [6423]
  怎样留住富人的消费   [6751]
  穿上“洋马甲”救不了乳品...   [4817]
7000人旅行团,求你别毁中国形象
来源:侨报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6/1/2014      点击次数:6082

7000中国人“占领”洛杉矶、升国旗唱国歌、人均消费1万美元,为当地创收8500万美元……近日,广东一家直销公司组成的“霸气”旅行团凭着创纪录的规模和财大气粗的土豪做派,成功攫取了公众的眼球。

直销公司热衷策划旅行集会并不鲜见,也不单单是中国公司的专利。直销特有的商业经营模式,需要不断拉新人入伙,由此产生巨大的游说成本。明眼人一看便知,这种人多势众的海外炫富行为,名为业务研讨会、年度员工福利游,实际上是一种高调的商业炒作,目的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为企业造势,为员工洗脑。

虽然屡遭批评与不齿,“超级旅行团”这类炒作模式依然屡试不爽,其规模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原因就在于,直销公司善于在炒作中融入政治元素、社会热点,利用当前中国舆论中高涨的“爱国”情绪以及民众厌恶“炫富”的心理,甚至将批评的声音偷换成“媒体关注”,为了造势不择手段。

另一方面,“超级旅行团”也折射了一部分国民的心态。当美国开始与中国计较谁才是全球领导者,当越来越多的海外市场开始仰仗中国,部分中国人开始飘飘然,压抑已久的自豪感终于释放。无论是7000人“占领”洛杉矶,还是广场舞“占领”巴黎,其背后的想象逻辑是一致的——中国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本国、扩张至曾不可一世的国度。

然而,这只是一种喧嚣的假象,而非真实的影响力,甚至在给中国的海外形象抹黑。且不论这种来势汹汹的架势是否让美国人感到恐慌,单是其标榜受到盛情接待,难道不是送财童子的自欺欺人?而背后藏匿了多少文化碰撞更是不难想见。一个成熟的国家其形象是由许多细节组成,包括民众的生活水平、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价值观的输出等,而妄想用人多势众、财大气粗来制造影响力,那只能是一种粗鄙的时尚,会让中国形象跟着“掉价”。

此外,中国人近年在海外频繁遭遇安全事件,菲律宾、马来西亚近来都发生了针对中国游客的绑架事件,恐怕都与类似“人均刷卡1万美元”的炫富效应难脱干系。因此,无论从国家形象还是国民安全的角度,“超级旅行团”式的商业表演都称不上“爱国”,甚至是“误国”不浅,绑架了“爱国”,该适可而止了。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