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打黑,更要打掉刘汉们的“...   [4812]
  民间借贷,春天真的来了   [7528]
  “中国式扫黄” 背后的灵...   [7078]
  文物回归,哪种方式最好?   [6151]
  “中国制造”不怕苛责   [8447]
  习近平的威权为体与亲民为...   [7113]
  七成美国人分不清约会与消...   [6358]
  泛政治化也会“一无所有”   [5223]
  中国软实力:增强不难,贵...   [6074]
  读书的总统   [6395]
  中国房产泡沫不能全怪伯南...   [6903]
  美国也重理轻文?   [5796]
  2014年中国一二线城市...   [7094]
  遏制公款吃喝关键在约束权...   [6223]
  美购物季节 亚裔成为消费...   [4717]
  学生成绩差 教师加薪可否...   [6349]
  美国消费者恢复消费信心   [4256]
  美国男性是视觉动物?妻子...   [5852]
  奥巴马医改伤害奥巴马   [4698]
  恒大崛起能否拯救中国足球...   [8063]
  金融专家:人民币国际化尚...   [8221]
  李嘉诚走了,罗杰斯来了 ...   [9470]
  谈钱如何不伤感情?霍家应...   [7254]
  官员欠账吃猪蹄是哪种“风...   [4087]
  中国“绿卡”别中看不中用   [7013]
  中国客踏草坪——宾至如归...   [4582]
  危机现曙光?奥巴马与国会...   [6625]
  中国改革需要超越“区”观...   [4172]
  在天安门广场能看到什么   [6331]
  双汇收购案 能否为中国带...   [7282]
7000人旅行团,求你别毁中国形象
来源:侨报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6/1/2014      点击次数:6082

7000中国人“占领”洛杉矶、升国旗唱国歌、人均消费1万美元,为当地创收8500万美元……近日,广东一家直销公司组成的“霸气”旅行团凭着创纪录的规模和财大气粗的土豪做派,成功攫取了公众的眼球。

直销公司热衷策划旅行集会并不鲜见,也不单单是中国公司的专利。直销特有的商业经营模式,需要不断拉新人入伙,由此产生巨大的游说成本。明眼人一看便知,这种人多势众的海外炫富行为,名为业务研讨会、年度员工福利游,实际上是一种高调的商业炒作,目的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为企业造势,为员工洗脑。

虽然屡遭批评与不齿,“超级旅行团”这类炒作模式依然屡试不爽,其规模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原因就在于,直销公司善于在炒作中融入政治元素、社会热点,利用当前中国舆论中高涨的“爱国”情绪以及民众厌恶“炫富”的心理,甚至将批评的声音偷换成“媒体关注”,为了造势不择手段。

另一方面,“超级旅行团”也折射了一部分国民的心态。当美国开始与中国计较谁才是全球领导者,当越来越多的海外市场开始仰仗中国,部分中国人开始飘飘然,压抑已久的自豪感终于释放。无论是7000人“占领”洛杉矶,还是广场舞“占领”巴黎,其背后的想象逻辑是一致的——中国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本国、扩张至曾不可一世的国度。

然而,这只是一种喧嚣的假象,而非真实的影响力,甚至在给中国的海外形象抹黑。且不论这种来势汹汹的架势是否让美国人感到恐慌,单是其标榜受到盛情接待,难道不是送财童子的自欺欺人?而背后藏匿了多少文化碰撞更是不难想见。一个成熟的国家其形象是由许多细节组成,包括民众的生活水平、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价值观的输出等,而妄想用人多势众、财大气粗来制造影响力,那只能是一种粗鄙的时尚,会让中国形象跟着“掉价”。

此外,中国人近年在海外频繁遭遇安全事件,菲律宾、马来西亚近来都发生了针对中国游客的绑架事件,恐怕都与类似“人均刷卡1万美元”的炫富效应难脱干系。因此,无论从国家形象还是国民安全的角度,“超级旅行团”式的商业表演都称不上“爱国”,甚至是“误国”不浅,绑架了“爱国”,该适可而止了。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