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中国的财富谁也带不走   [8114]
  美国不当世界警察:化解叙...   [6107]
  苹果变平庸 美国创新力并...   [8443]
  中石油高管被查警示央企改...   [8402]
  阿里APP“来往”、网易...   [8253]
  中国何时能真正战胜日本?   [6053]
  微信骚扰用户、危及社会安...   [8347]
  书写汉字 亦可传承中国传...   [4917]
  中国人走出国门 可别“衣...   [5739]
  北京担心债务与房价危机共...   [6552]
  “只想和你睡觉”的富豪相...   [5925]
  投资保增长,宜舍“铁公机...   [6042]
  齐默曼案:应以和平来赢得...   [7059]
  “洋中药”受宠背后:窝里...   [6829]
  “江水泡饭”:千万别拿习...   [7314]
  “房产热”致经济危机,中...   [6324]
  从“高房价有利穷人”论透...   [5309]
  在美国卖肉夹馍并不易 公...   [7598]
  “股改”不是体面地抢钱   [6358]
  重视公共安全从公交车抓起   [4971]
  求职拼爹找“关系”愁煞毕...   [8361]
  重建中国人“资源观”当从...   [7072]
  少年“强”,则中国“强”   [4874]
  奶粉之战别靠最严标准   [6320]
  食品安全关乎大国形象   [7418]
  大陆乡村幼儿园仍处在监管...   [5109]
  中国不妨学学美国的外交战...   [6072]
  灾区救援需整合官民力量   [4752]
  留学生来美 不可因噎废食   [4227]
  面对禽流感 中国可以更从...   [6213]
7000人旅行团,求你别毁中国形象
来源:侨报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6/1/2014      点击次数:6082

7000中国人“占领”洛杉矶、升国旗唱国歌、人均消费1万美元,为当地创收8500万美元……近日,广东一家直销公司组成的“霸气”旅行团凭着创纪录的规模和财大气粗的土豪做派,成功攫取了公众的眼球。

直销公司热衷策划旅行集会并不鲜见,也不单单是中国公司的专利。直销特有的商业经营模式,需要不断拉新人入伙,由此产生巨大的游说成本。明眼人一看便知,这种人多势众的海外炫富行为,名为业务研讨会、年度员工福利游,实际上是一种高调的商业炒作,目的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为企业造势,为员工洗脑。

虽然屡遭批评与不齿,“超级旅行团”这类炒作模式依然屡试不爽,其规模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原因就在于,直销公司善于在炒作中融入政治元素、社会热点,利用当前中国舆论中高涨的“爱国”情绪以及民众厌恶“炫富”的心理,甚至将批评的声音偷换成“媒体关注”,为了造势不择手段。

另一方面,“超级旅行团”也折射了一部分国民的心态。当美国开始与中国计较谁才是全球领导者,当越来越多的海外市场开始仰仗中国,部分中国人开始飘飘然,压抑已久的自豪感终于释放。无论是7000人“占领”洛杉矶,还是广场舞“占领”巴黎,其背后的想象逻辑是一致的——中国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本国、扩张至曾不可一世的国度。

然而,这只是一种喧嚣的假象,而非真实的影响力,甚至在给中国的海外形象抹黑。且不论这种来势汹汹的架势是否让美国人感到恐慌,单是其标榜受到盛情接待,难道不是送财童子的自欺欺人?而背后藏匿了多少文化碰撞更是不难想见。一个成熟的国家其形象是由许多细节组成,包括民众的生活水平、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价值观的输出等,而妄想用人多势众、财大气粗来制造影响力,那只能是一种粗鄙的时尚,会让中国形象跟着“掉价”。

此外,中国人近年在海外频繁遭遇安全事件,菲律宾、马来西亚近来都发生了针对中国游客的绑架事件,恐怕都与类似“人均刷卡1万美元”的炫富效应难脱干系。因此,无论从国家形象还是国民安全的角度,“超级旅行团”式的商业表演都称不上“爱国”,甚至是“误国”不浅,绑架了“爱国”,该适可而止了。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