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微信收费之争当回归市场   [3959]
  中国股市改革红利何在?   [6983]
  非典十年,救赎仍未完成   [5213]
  牺牲亲属移民将产生“负能...   [7165]
  让暴行曝光,欢迎为东京审...   [5737]
  一群死猪的“奇幻”漂流   [6207]
  中国楼市“亚健康”牵动世...   [7353]
  关注中国两会,期待更多“...   [7583]
  市长可以不跪留   [4792]
  扶贫特区须走出扶贫怪圈   [5109]
  奶粉限购该让谁脸红?   [7243]
  春节不要虚火要真火   [3629]
  拯救天空 中国不能再耗6...   [8075]
  油品致霾,是谁在“要钱不...   [6454]
  山口访华,中国应对展现“...   [7263]
  第二任开启 奥巴马站在历...   [5708]
  社会心态蓝皮书PK国家健...   [5719]
  开源节流是美国未来的主旋...   [6509]
  美国“对华陷阱”,无法掀...   [4618]
  突击花钱是否违规,解释权...   [7992]
  中华文化应有自己的“圣诞...   [5071]
  还有多少“官亲”在楼市吸...   [8463]
  韩国女总统“知华”未必“...   [5018]
  朝鲜放卫星 制裁有何用?   [7451]
  从两个词解读“习时代”内...   [6205]
  人民币升值难持续???   [4803]
  “房婶”生财“无间道”引...   [6059]
  华裔国会众议员的“阴盛阳...   [6423]
  怎样留住富人的消费   [6751]
  穿上“洋马甲”救不了乳品...   [4817]
陈光标的慈善正在广告化
来源:东方网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7/14/2014      点击次数:6962

近期,中国著名慈善家陈光标成为媒体当红明星,他不是因为有济危扶困的可歌可泣动人故事,而是他的一系列高调行为,使慈善事业正在变味。

例如他扬言要把慈善做到海外去,于是便飞往美国,这当然也没什么不好,天堂美国也可能有需帮助的人,但他是到街头流浪群体中去派发美元,不问有无需求,每人撒一百美元;后来,他又争取到“联合国”颁给他的“世界首善”证书,随即向外界宣布他已是“世界首善”;回国以后,他又跑到雷锋墓前去磕了三个头,称自己与雷锋的差距只差了毛泽东的题词,接着又宣布要去非洲做慈善。总之,陈光标的每一项“慈善”行动,都有媒体高调对他进行炒作,给人印象是他不再是慈善家,而是以慈善为手段而红起来的娱乐明星。

陈光标的慈善实际上早就贴上了娱乐标签,想当初四川大地震时他去撒钱,不问对方的经济差距一律派发现金,这种别出心裁的高调,立刻在媒体上搏得眼球,使公众在佩服陈光标聪明之余,也怀疑其中有否“策划”?这次去美国街头向流浪汉撒钱,其实也不是扶危济困的慈善,而是高调炫富和带炒作的新闻策划,因为这些流浪者是一种职业行为,并非因天灾人祸陷入困境者;而派发百美元大钞在美国仅是请喝咖啡的钱,是见面礼而非慈善救助,故这种“慈善”遭美国人不屑也是极正常的。而更娱乐的是,陈光标急于当“世界首善”而落入骗子圈套,那份假征书着实让国人娱乐了一把。总之,陈光标掌钱在美国乱撒,我们并没看到他在帮助哪个水深火热的穷人,而是媒体上频繁出现的有关他的新闻,所以,与其说他是在做慈善,不如说他是在做广告,只是宣传手法别出心裁而已。看来,近期陈光标的“善举”与雷锋做好事是渐行渐远的,雷锋生前这样高调做好事过吗?

近年,中国富人开始涉足慈善事业,有些也是成功的、受欢迎的,但中国的慈善事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理论准备不足,慈善的施惠方和受惠方都不知道慈善事业的本质是什么?因此,施惠方往往把向公众高调撒钱当慈善,而受惠方(未遂时)则往往因个人生活需求、创业需求而向施惠方盲目伸手。慈善行为从本质上讲,是为了满足社会危困群体或个人的需求,由团体机构或个人以出资、出物、出力方式进行雪中送炭式的公益扶助,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贫困群体或个人生计发生严重困境,需无偿地帮扶一把;二是因天灾人祸(包括生大病无钱救治)造成群体或个人身陷绝境,需无偿地帮助;三是富人为回报社会做公益事业,如出资修桥铺路盖房修足球场乃至资助困难孤儿上学、为残疾人治病等。慈善事业的受惠方可以有确定对象,也会有不确定对象(如修桥就是施惠全体公众)。慈善事业要实现理想境界,施惠方和受惠方都要有最基本的素质:施惠方施善应尽量不留名、绝对不求回报(包括口碑宣传),而受惠方则应永存感恩之心,所谓滴水之恩,异日涌泉相报。反观近年某些慈善家,送钱时电视摄像机跟在旁边,这与新年春节时地方政府领导高调慰向贫困群体送慰问金的做法何异?

再说陈光标,他这些年确实也送出了一些钱,但他的施善行为正在广告化,他“行善”时的花费成为了广告费,只不过这广告花费没进媒体口袋而进了被派发者的口袋。这样的慈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也使慈善变味。现在国内有许多亟待帮扶的穷困者,如许多生大病无力求医者就很多,这些人才真正需要陈光标们去救急,故我希望陈光标先生还是先在国内做慈善,尤其是低调行善、不当媒体明星,这才有点像学雷锋的做派。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