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宽松货币救不了中国经济   [8265]
  大上海的安全漏洞   [7441]
  股市井喷时别只记得欢呼   [5237]
  “拯救”中国大兵   [5402]
  华府专家谈台湾选举:两岸...   [5027]
  高速公路还贷到期岂能继续...   [4476]
  腾讯及电信下属动漫网等2...   [7857]
  超标办公楼是在挖谁的“墙...   [7104]
  存款保险制不是“狼来了”   [8435]
  中国:坚定推进大学校长职...   [7194]
  开进波士顿的中国地铁   [6724]
  “沪港通”会是下一个“自...   [7286]
  环球时报社评:国际油价狂...   [7047]
  中国:银行换“芯” 收费...   [6923]
  中国拿什么向贫困宣战?   [5717]
  中国游客 你乱扔矿泉水瓶...   [4719]
  千亿美元旅游逆差提出什么...   [8221]
  中国:“房市不限购就健康...   [7207]
  境内“打虎”,海外“猎狐...   [5803]
  黄金价格下跌或与经济改善...   [7158]
  美企赴华PK中企来美 两...   [7495]
  阿里巴巴上市观察:颔首低...   [6704]
  苏格兰启示录:分离总是有...   [6441]
  中国:公车拍卖不能变成“...   [7064]
  房祖名吸毒之错该不该归咎...   [6819]
  “倒韩”新波 公共辩论的...   [5596]
  中国:下班途中买菜出意外...   [8552]
  美国“高铁梦”成了“世界...   [7224]
  中国:北上广深楼市的“限...   [7099]
  抗击埃博拉:“关键时刻,...   [5633]
中国游客 你乱扔矿泉水瓶了吗
来源:侨报网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10/7/2014      点击次数:4719

每放一次长假,中国人天南海北出游一番,中国游客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就要被吐槽一回,这似乎成了一条铁律。尽管中国旅游法实施一年了,“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的边鼓一直在敲,呼吁改掉“中国式旅游”陋习的呼声从未停歇,这个十一“黄金周”依然曝光了不少乱象。

在日本,中国游客让小孩在洗手槽撒尿;在韩国机场,几位扫完货的中国姑娘乱插队;在俄罗斯,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中国面孔还不少。大陆各景点的情况更糟糕:国庆当日升旗仪式后天安门清理出垃圾3.5吨,泰山看日出的游客堆出一座“垃圾山”,峨眉山的清洁工攀到陡峭的绝壁上清理垃圾,天坛文物汉白玉石雕惨遭踩踏蹂躏……

乱扔、乱吐、乱刻、乱爬、乱踩、乱拍照、插队、喧哗、贪小便宜,旅游中这些乱糟糟的行为举止,让中国人冠上了“全球最差游客之一”的名号,令当地同胞汗颜。就在20多天前,在马尔代夫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提醒,中国公民“到海外旅游要讲文明”,“矿泉水瓶子不要乱扔”。可试问,多少人真正做到了不乱扔垃圾?

其实不光是海外旅游,无论到哪里旅游,都得把文明谨记在心。一个中国人,在海外旅游举止粗鲁,固然会丢中国人的脸,有损中国人的形象;而当外国游客到中国游玩,看到一个个乱哄哄的景区,同样会觉得扫兴、失落,文明之国、礼仪之邦的口碑也就慢慢毁了。

在一个社会里,如果大多数人都文明,少数人不文明,文明可以对不文明形成强势的谴责,进而同化它、改造它;问题在于,大陆社会目前不文明的力量依旧顽固,他们视若无人、我行我素、放任自我,像“染缸”一样侵染周围、教坏下一代,不仅污染了环境、家园,也污染其他人的视线、心情。这就很有必要动员全社会进行一场讲文明的捍卫战。

首先是刚性手段,不外乎法律与管理。旅游法已经有了,问题是缺乏惩罚细则,没有威慑力。正如在新加坡等国家,重罚是惩治不文明行为的重要手段,对于证据确凿、多次重犯的蓄意无礼行为,要拿出杀鸡儆猴的魄力来;同时,警示牌上的模糊标语应将处罚标准明晰化,重要景点的监控设备也要完善。对于不知情的偶犯行为,则在教育之后罚站岗执勤,就如闯红灯者要抓下一个违规者一样。在加州就有明文规定, 随地扔垃圾的罚款从100美元到1000美元不等,外加 8到24个小时的清洁。 在马里兰州, 罚款甚至高达3万美元,还有可能入狱长达5年。 如此重的处罚,自然会起着阻遏作用。

其次是舆论力量。当前的舆论氛围是积极反省式的,大多数公众都向往一个文明有序的出游环境,对明目张胆的不文明行为痛恨有加,却也不排除一些意志薄弱者用双重标准要求自己和别人,或者说一套做一套。媒体既要发起净化行动,鼓励游客用新媒体手段曝光身边的不文明行为,也要组织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内化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文明意识。

最后是软性感化。西方国家推崇的“教养”,中国传统文化里也有个类似对应的词,叫做“礼”。讲规范、讲礼仪、讲秩序,这是东西方国家相通的。圣贤早就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些传统的信条毫不过时,是解决当前种种现代病、让人心回归沉稳的药方。用传统文化安抚心灵,重焕礼仪之邦的风采,这是一项长期的国民教育课。

不可否认,社会陋习的改观需要时间。假如人人都睁大眼睛盯着,人人都从不随手扔矿泉水瓶做起,不雅的“中国式旅游”才会成为历史。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